|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2019-06-28 14:23:12
【 大 中 小】
1、单选题 下列关于第三产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B.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第一产业 D.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各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日韩两国的第三产业成为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来自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 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D.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 小题2: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出产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 B.无污染、农作物生长时间长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漫长寒冷,无霜期较短。河流冰封期长,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有春汛现象。虎林位于东北的三江平原,黑土分布广,土壤肥沃。所以A、B、C都正确。东北地区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是温带季风气候,D错。所以选D。 小题2:虎林位于东北地区,这里的季风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气温日较差较大,A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经验丰富在我国南方的水稻产区也具备这些条件,不是大米品质优良的因素。所以C、D错。从题中叙述可知,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说明没有污染,这里气温较低,一年一熟,所以作物生长期长。B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2009年6月1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香港会展中心开讲,从而启动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区域经济合作。“泛珠三角”是与“小珠三角”、“大珠三角”相对应的概念,通常“小珠三角”是指广东省内的珠江三角洲平原,而“大珠三角”则是“小珠三角”加上香港和澳门,“泛珠三角”指的正是包括“大珠三角”及其辐射和相互辐射的地区在内的广阔经济带(包括云、贵、川、粤、桂、琼、湘、赣、闽、港、.澳)。 材料二?珠三角和泛珠三角范围示意图、珠三角主要城市分布图
 (1)简述小珠三角城市发展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7分) (2)请说出泛珠三角的开发有助于解决小珠三角在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限制性因素。(5分)
参考答案: (1)(7分)主要问题: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或小城市过多),(1分)各城市结构趋同,功能相似。(1分) 产生原因:珠三角的城市化主要靠外资自发驱动(1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1分) 解决对策: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1分)优化城市等级结构,(1分)以主导城市的建设为核心,(1分)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和协作,(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1分)(任答3点给3分) (2)(5分)资源(能源)不足,(1分)国内市场腹地狭小,(1分)国际化的平台问题,(1分)地价(1分)和劳动力价格高,(1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分)人才缺乏等。(1分)(任答5点给5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小珠三角城市发展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等级结构不合理,各城市结构趋同,功能相似,重复建设突出。产生的原因为:珠三角的城市化主要靠外资自发驱动,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可以采取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优化城市等级结构,以主导城市的建设为核心,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和协作。 (2)泛珠三角区域较小珠三角地区大,可以开展区域合作,可以为小珠三角地区提供资源,解决其能源不足及国内市场腹地狭小,地价和劳动力价格高等问题,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机构升级。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三大地带三大产业比重图”,读图后完成下列问题。
? (1)图中A代表的经济地带是? (2)下列三大地带的比较顺序正确的是? A.包括省、市、自治区数:东部>中部>西部 B.面积:西部>中部>东部 C.人口:东部>中部>西部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西部>东部>中部
|
(3)结合东部地带的资金,科技实力和中西部地带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今后可逐步由东向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
参考答案:(1)东部经济地带? (2)BC? (3)劳动力指向型、原料指向型
本题解析:会读三角坐标统计图是解题关键。图中A点表示第一产业占23%左右,第二产业占46%左右,第三产业占31%左右,应是东部经济地带。三大地带的比较可采用排除法,不要忽略中部经济地带包含省、市、自治区数少于西部。我国东部地带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成本提高,在西部大开发形势下,劳动力指向型工业西移即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该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影响该地农业区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接近消费市场
C.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D.地势平坦
小题2:图中F地是重要棉花生产基地,与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棉花生长的优势条件是
A.气温高
B.降水多
C.沙性土壤
D.日照充足
小题3:该地农业的耕作制度一年仅能一熟,而同纬度的华北平原地区农作物二年三熟,其原因是
A.土地地力衰竭严重
B.雨量稀少
C.水利设施不能满足需要
D.生长期短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农业生产。
小题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新疆。故水资源不足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小题2:新疆地处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故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生长。
小题3:影响农业生产耕作制度的因素主要是热量条件和无霜期的长短,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期时间长短。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