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四)
①3月份累计白昼长 ②9月份平均气温高 ③7月份近地面气压高 ④1月份冰层厚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北极点上有影子而且太阳高度还较高,应该是夏半年,A选项错误;在北极点上,四周的方向都正南,拍摄者在中国结的正南,影子也在中国结正南,C、D选项错误。答案选B。
【小题2】3月21日之前太阳直射点都在南半球,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白昼持续时间长,①对。与图示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海拔高、冰川厚,9月份平均气温较低,②错;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温度低,气压高,③对;南极点及周边相应范围内海拔高,冰层厚,④对。答案选D。
考点:该题考查极点的太阳光照情况与自然环境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韩国的樱花每年从3月下旬开始绽放,直到5月中旬结束,花期长约1个半月,期间都会有大量中国游客赴韩赏花。下图为“韩国樱花开放日期等值线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P地和Q地樱花开放日期不同的原因是
A.降水
B.地形
C.土壤
D.纬度
【小题2】图中M、N、P、Q四地,樱花开放日期可能相同的两地是
A.M和N
B.M和P
C.N和P
D.N和Q
【小题3】中国游客在P地赏花期间,有关P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日出时,P地樱花树的影子朝西南方向
B.正午时,P地樱花树的影长逐日增长
C.P地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P地花期结束时,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区位于朝鲜半岛南部,P地位于西部平原地区,Q地位于东部山地区,两地的纬度相似,但地形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山地气温低,花开日期晚,B对。降水、土壤、纬度不是影响花期的主要因素。
【小题2】根据等值线的递变规律,M日期可能是4.2-4.4或4.6-4.8,N的日期可能是4.4-4.6或3.31-4.2,P地日期是4.2-4.4,Q日期是4.6-4.8。所以日期相同的可能是N和P,M和Q,所以C对。
【小题3】赏花期间,北半球是夏半年,日出东北方向,所以日出时,P地樱花树的影子朝西南方向,A对。正午时,P地樱花树的影长逐日缩短,B错。P地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C错。P地花期结束时,太阳直射点将继续向北移动,D错。
考点:影响花期的因素,等值线图判读,地球运动的特征,昼夜长短、日出方向等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读我国长江流域某湖泊冬夏季节垂直水温变化图,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维持湖水表面温度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图中能反映该湖逆温现象的曲线及其对应的月份是
A.① 7月
B.② 7月
C.① 1月
D.② 1月
【小题2】下列对湖泊出现逆温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湖泊水温上升过快
B.冬季,表层湖水受外界降温影响大
C.湖底因岩浆活动释放大量热能
D.湖面与湖底的热量交换频繁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湖水逆温是指距离湖面一定距离内,湖水温度随水深增加而升高的分布形式。图中曲线①出现逆温现象。湖面温度较低,为冬季1月份。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冬季,太阳辐射少,湖面受受外界降温影响大,湖面与湖底的热量交换较少,底部受降温影响小,水温较高。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夏季,湖面升温速度快,湖面水温高,湖底水温低,不易形成逆温现象。
考点:湖水逆温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沿50°N一带的四地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从气压状况的角度分析,甲地近地面为?气压控制,乙地近地面为?气压控制 (2分)
(2)从近地面气流状况分析,丙地吹?风 (1分)
(3)如果甲、乙、丙三地均受大气污染,在图中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下,近地面大气污染严重的是?,
原因是??(2分)
(4)如果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则此时我国极地考察队的队员最有可能位于?(中山站,黄河站)。此时罗马的气候特征是?,北京的气候特征是?(5分)
参考答案:(1)低?高 (2分)
(2)西北(1分)
(3)乙?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污染不容易扩散(2分)
(4)中山站?温和多雨?寒冷干燥(5分)
本题解析:(1)等压线向上弯曲是高压,等压线向下弯曲是低压。(2)水平气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从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形成风向。(3)根据气流的运动方向方向污染物的扩散。(4)根据题意可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南极科考的最佳时机,冬季地中海气候和纬度季风气候的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2分)据美联社2014年2月2日报道,连日来寒潮给欧洲大部分地区带来了强降雪和极端严寒天气,白天气温降至零下10℃到20℃左右,到晚上气温可低至零下20℃至30℃欧洲许多国家的交通运输陷入停顿和瘫痪状态。读下图回答。
(1)有人说:“西欧似乎对冬季寒潮和冰雪完全准备不足”?试从气候的角度加以解释。(4分)
(2)导致图中甲处一月0℃ 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两个主导因素是什么(2分)
(3)2012年12月底,一艘油轮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前往美国,这艘油轮预计航行一个月时间,试述当航行至地中海时常见的天气状况?以及当航行至丁海峡时航速较慢的理由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西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2分),终年温和,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2分),通常不会出现如此天气状况。
(2)洋流(北大西洋暖流)(1分);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
(3)大风、阴雨天气 ;逆风逆水(逆风)盛行西风与航向相反;存在密度流,海流与航向相反(6分)
本题解析:
(1)欧洲大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和极端严寒天气,属于气候反常。西欧似乎对冬季寒潮和冰雪完全准备不足,也就是气候变化超出常规。可以从欧洲正常的气候特点来解释。
(2)甲处一月0℃ 等温线向北凸出说明气温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与影响气温高低的洋流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3)12月底及其以后一个月内,地中海始终是冬季,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大风、阴雨天气。丁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油轮从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出发经苏伊士运河前往美国,经过丁海峡是由地中海往大西洋,与盛行西风与航向相反,由于大西洋海水的密度比地中海小,存在密度流,表层海水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所以油轮再次逆风逆水,故航速较慢。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世界主要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试题《大气运动》考点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