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A.黄土沉积物的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B.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在地方的矿物成分极其相似 C.黄土沉积时亚欧大陆内部可能为冰川覆盖 D.黄土中含有大量的水生动植物化石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气候变化有三个尺度: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19世纪末以来,从题意分析可知是人类历史时期的气候波动。
小题2:黄土是重要的风力作用沉积物,它的沉积有一定的顺序,与当地矿物成分不同,黄土搬运需要强大动力,冰川覆盖时,气压高,搬运作用就强,因此C正确。
小题3:寒冷时期,冬季风强势,搬运作用强,因此堆积速率高,成土作用弱,因此A选择正确,C错误。温暖时期,降水较多,因此成土作用增强,因此B、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与阴影部分含义相符的一项是(?)
A.核能
B.地热能
C.水能
D.煤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资源的分类。A项核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不符合;C水能不属于新能源;不符合;D项煤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也不属于新能源;不符合。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干物质是指有机质在60℃~90℃的恒温下,充分干燥,余下的有机物的重量,是衡量植物有机物积累、营养成分多寡的一个重要指标。读下图“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累积曲线图”,图中信息显示,高原地区冬小麦收获时的干物质量大于平原地区,对这种结果影响较小的是
A.热量充足
B.光照强
C.昼夜温差大
D.生长期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所以光照强。大气保温效应差,所以昼夜温差大,积累的养分多。气温较低,作物成熟需要的生长期长。所以积累的干物质量大于平原地区。山东的平原地区比青藏高原的热量充足,干物质积累量却小于青藏高原,说明热量影响较小,A对。B、C、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全球气候变暖产生的影响有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总趋势是,白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CO2制造O2,夜间则消耗一定数量的O2,由此导致静风林区CO2浓度的日变化。图中(图4)示意(60°N,80°E)附近某静风林区CO2浓度日变化。完成下面各题。
1.日出时,CO2浓度变化趋势为2.该地所在地区及其森林类型为
A.继续上升
B.开始下降
C.继续下降
D.开始上升
E.北美、常绿阔叶林
F.朝鲜半岛、落叶阔叶林
G.东欧、针阔叶混交林
H.西伯利亚、针叶林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运用能力(光合作用)。
1.日出时,绿色植物从夜间的消耗O2,到开始光合作用,利用CO2制造O2,则CO2浓度开始下降。
2.结合当地的经纬度位置(60°N,80°E)判断为俄罗斯北部,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故植被类型属于亚寒带针叶林。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