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生物能 B.水能 C.石油、天然气 D.煤炭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格资料反映,该省区年降水量丰富,故应分布于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且平均海拔较高,判断位于云贵高原,结合该省区的土地面积、人口等资料判断为云南省。
小题2:云南省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大,且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故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省区。
小题3:由于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故多地震,且由于岩石破坏、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故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我国区域地理的概况分析。本题还可结合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文化旅游等内容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黄河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图中山脉是我国多种地理事物分界线,任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
(2)A省?资源丰富,该资源外运的措施有?和?。
(3) 字母A所在的地形区是?,该地区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该地区的人们在国土整治中总结出来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是?。
(4)B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
(5)图中①②两项工程比较,①工程的有利条件是?,②工程的起点是?。
参考答案:(1)
?
?地理事物1
?地理事物2
?地理事物3
?A
?山西省
?黄土高原
?第二级阶梯
?B
?河北省
?华北平原
第三级阶梯
?
(2)煤炭,铁路运输煤炭,建坑口电站。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4)水资源缺乏。
(5)①利用京杭运河河道节省投资,②丹江口水库。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结合图示的省区分布判断,该山脉表示太行山;为我国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山西省和河北省的分界线;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2)A省表示山西省,为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区。煤炭外运主要通过铁路运输和建坑口电站,通过高压电线输送电力;
(3)A位于山西省,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中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4)B地区为华北平原,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旱涝、盐碱、风沙和水资源不足。
(5)图示①②表示南水北调工程,①为东线工程,可利用原京杭大运河,工程量较小;②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请在1—3题中选出关于中国省级行政区的正确选项。
小题1:以下各组省区中,按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排列的是
A.湘、鄂、辽、宁
B.川、贵、陕、内蒙古
C.琼、浙、苏、沪
D.赣、皖、鲁、冀
小题2:下列各组城市中,其所在省区与上海市相邻的一组是
A.南京、杭州
B.合肥、南昌
C.福州、杭州
D.济南、南京
小题3: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的省区是
A.台、闽、粤、湘
B.台、粤、赣、滇
C.台、粤、桂、滇
D.台、闽、粤、琼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晋陕内蒙古区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8310多万。本区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畜牧业基地,也是中国自然环境脆弱、农牧业交错和土地退化最、为严重的地区。图1为“晋陕内蒙古区侵蚀类型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2009年2月27日备受瞩目的万家寨引黄入晋工程北干线开工。引黄入晋工程是跨流域的世界级大型引水工程,北干线引水工程是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2“引黄入晋工程线路示意图”。
小题1:比较图1中I类侵蚀区与Ⅱ类侵蚀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说出Ⅲ类侵蚀区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名称。
小题2:简要说明图1所示地区主要存在的土地退化问题及其对华北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小题3:引黄入晋工程南干线已于5年前建成,据图2分析南干线调水的有利条件,并分析北干线在N处向南弯曲的原因。
材料三?内蒙古地区正在建设的神华“煤制油”直接液化项目,年消化原煤1500万吨,产成品油500万吨。今后15年内,该项目计划投资2000亿,预计达到年产3000万吨油品的能力,形成新的产业链,效益比直接卖原煤可提高20倍。此外,在安徽、黑龙江、河南,甚至新疆,大小不等的“煤变油”项目都在“蠢蠢欲动”。图3为“煤变油”工艺流程示意图。
小题4:有人认为“煤变油”核心技术已经突破,可以建设。但也有人认为“煤变油”项目负面影响太大,不应该建设。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小题1:I类侵蚀区以风力侵蚀为主,Ⅱ类侵蚀区以流水侵 蚀为主。大兴安岭。
小题2:内蒙古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使华北地区沙尘天气发生频率增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大量泥沙在河流下游淤积,河床抬高,华北地区洪水威胁加大。
小题3:南干线:可以利用汾河河道,工程量小。北干线:便于朔州就近取水;利用地势自流引水。
小题4:可以建设: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原料充足;缓解我国石油紧张状况;延长生产链,提高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技术比较成熟。(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不应该建设:煤炭是非可再生资源,“煤变油”导致煤炭开采量加大,加速煤炭资源枯竭;“煤制油”转化率不高,会导致能源浪费;加重当地环境污染;耗水量大,加剧当地水资源紧张状况;投资大,成本高。(其他答案合理亦可,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
图中I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土地荒漠化严重,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Ⅱ区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引黄入晋工
程在N处朔州附近弯曲,有利于朔州取水。“煤变油”项目建设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丹麦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0)。
图10
材料二?丹麦位于欧洲北部。南同德国接壤,西濒北海,北与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线长7314千米。地势低平,平均海拔约30米。在丹麦,距离日德兰半岛东岸15千米的海中央,座落着一个平均海拔不到30米、树木葱茏但外表看来毫不起眼的小岛——萨姆索岛。该岛根本上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并且能源基本上来自可再生能源:11座岸上风力涡轮机和10座海上风力涡轮机日复一日地转动,满足岛上4000名居民的电力需求。萨姆索岛早已实现“碳中和”(指通过各种方式中和抵消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标。
(1)简要说明丹麦海岸线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丹麦矿物能源使用量不大,但却是欧洲酸雨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分析其原因,并说明酸雨会带来哪些危害。
(3)简述丹麦开发利用风能资源的有利条件。
(4)丹麦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分析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
(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原因:地质时期冰川作用,海浪侵蚀等。
(2)受西风带影响,带来其他地区的酸性气体?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酸雨危害:造成农业减产;引起土壤,水体酸化;危害文物古迹和建筑;危害人类健康。
(3)常年受强劲的盛行西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地形平坦,有利于风能的开发;风能利用历史久,技术条件先进。
(4)乳畜业?原因: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热量不足,不利于谷物成熟,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集中。?渔业 原因:靠近北海和波罗的海,附近海域为暖流与寒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丹麦。
(1)结合图示由于丹麦主要由半岛与岛屿组成,且纬度位置较高,故历史上冰川侵蚀明显;故海岸线长,多良港。
(2)当地的能源使用量不大,但酸雨严重主要考虑风从其他地方带来酸性气体,结合当地的盛行西风和降水特点考虑。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对地表事物的酸化上,从农、林、雨及对人类的影响各方面分析。
(3)开发利用风能资源主要从自然条件:风能资源分布、地形等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科技等方面分析。
(4)丹麦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气候终年温和多雨,故适宜乳畜业的发展,影响乳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市场、交通、气候(草场资源)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