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A.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往北移动 B.我国东部季风区寒冷干燥 C.澳大利亚的悉尼(34°S,151°E)为冬季(冬半年) D.曾母暗沙(112°E,4°S)是我国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地方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文化遗产,它能较好地反映季节的变化,为人们的农事活动、衣食住行提供重要参考。该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1. C 本题解析:1.气温上升,与太阳辐射有关。一方面是正午太阳高度增加,光照增强;一方面是白昼时间变长,日照时间变长。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图甲和图乙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

参考答案:(1)20°S? 120°W (2分)
(2)C (2分)?
(3)从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递减(2分)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2分)? 14小时(2分)
(5)东北(2分)
(6)东南(2分)
(7)如图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局部光照图的综合分析。(1)根据图甲,白昼的平分线为120°W,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0°W;图示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为70°N,且70°N以北出现极夜,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2)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确定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故C项正确。(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为: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4)图示P点的纬度低于Q点,而Q点出现极夜,故夜长Q地大于P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0°W,即地方时为12时,可计算135°E的时间为5时,故计算M地的昼长为14小时。(5)根据Q地(70°N,120°W)和M地(34°S,135°E),判断两地的方位。(6)结合上述分析,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故北半球昼短夜长,泰山日出东南,日落西南。(7)Q点的对趾点刚好出现极昼,故0时日出,24时日落。纬度为70°S,则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为40°。故画图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图(北半球某地12个月内夜长季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里约热内卢
B.巴拿马城
C.斯德哥尔摩
D.广州
小题2:d时段内,开普敦昼长变化趋势
A.夜渐长
B.昼渐长
C.不变
D.昼夜均变长
小题3:当该地昼最短夜最长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阿勒泰地区易暴雪成灾
B.旧金山森林火险等级偏高
C.长江下游地区稻谷飘香
D.坦桑尼亚动物向北部迁徙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根据图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较大,昼长最长可以达到18小时,所以该地纬度较高,选项中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纬度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d时段北半球的昼长变短,所以南半球的昼长变成。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3:该地昼最短夜最长时为冬至日。阿勒泰地区可能出现暴雪;旧金山夏季火灾等级高;长江下游地区稻谷飘香为秋季;坦桑尼亚动物向北部迁徙为夏季。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在南北半球,凡太阳直射的地方,那里这一天必然是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短夜长
D.昼最长,夜最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春分→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夏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秋分→冬至→次年春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围最大,到达极圈。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水的运动》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