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右图是亚欧大陆60°N纬线上某月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2.在正常情况下,此时3.以下关于甲、乙、丙的正确说法是
A.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丙地
B.丙地白昼时间比乙地短
C.乙地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D.乙地濒临海洋,丙地深居内陆
E.亚欧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F.南极洲的温度低于甲地
G.北印度洋洋流向东流动
H.亚欧大陆上受高压控制
I.乙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G.甲地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甲乙之间的地带每年都有凌汛现象
丙地是人口密集区
参考答案:1. C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三地位于同一纬度,故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昼夜长短相同,A、B错误;根据图示亚欧大陆部分,内陆气温低于沿海,故判断此时为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此时乙地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内陆和大陆东岸高,C项正确。图示乙位于亚欧大陆西部的大西洋沿岸,而丙位于太平洋沿岸,D错误。
2.结合上题结论,此时为北半球冬季,故大陆内部较同纬度的海洋气温低,故等温线应“凸高为低”,即等温线应向气温较高的低纬地区凸出,A错误;此时全球最低气温出现在亚欧大陆内部,B错误;北印度洋上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自东向西流,C错误;亚欧大陆上较同纬度海洋的气温较低,故影响亚洲高压,D项正确。
3.乙地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A错误;甲地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陆,60°N附近,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影响,自然带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带,B错误;丙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人口稀少,D错误。甲乙之间的地带,所处纬度高,冬季气温在0°C以下,且河流多自南向北流,故容易出现凌汛现象,C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气候、海陆分布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和世界区域地理等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较强,考点较多。学生只要掌握世界区域地理的自然地理环境基本概况,并能结合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等温线弯曲的基本原则和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等基本内容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淮北比北京的白昼短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即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C项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二分二至日时的全球昼夜长短分布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基本判断即可。注意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和最小值范围的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此时,南半球正值
A.夏季?B.冬季? C.春季? D.秋季
4.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A.太阳? B.地球? C.金星? D.火星
参考答案:3.A? 4.A
本题解析:做太阳中心与地心的连线发现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所以南半球正值夏季。
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因为太阳的质量最大。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ME为晨昏线中的_____线。
(2)图1所示情形出现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_____(填写数码)处。此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纬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太原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
(3)当太阳直射点由图2中③处移向④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________(变快、变慢)。
(4)一年中太原日出时间最早的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图2中的_____(填写数码)处。
(5)早晨6点的是_____点。(填字母)
(6)A点的昼长是_____小时,日落时间是_____点。
(7)C点在B点的_____方向。
参考答案:(1)晨
(2)④;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昼短夜长
(3)变快
(4)②
(5)E
(6)18;21
(7)东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29—30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等于黄赤交角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