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地球自转和公转 C.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和大气 D.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地区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基本规律: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故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表示甲、乙两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且此季节北京多雷雨天气。读图,回答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多雷雨天气的季节应是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图中甲地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昼夜等长应位于赤道,从图可清楚看出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70°根据公式H=90°-|θ±δ|(θ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同半球用“—”,异半球用“+”)可知70°=90°-(0°+δ)即δ=20°。因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故此时太阳直射20°N。
小题2:如下图所示,黑色实线为甲地的太阳高度,图中蓝色虚线为乙地的太阳高度,
由图可知,甲太阳高度最大时,乙地太阳高度最小,故甲乙两地所在经度之和为180度,且乙地位于南半球,又由图可知,乙地太阳高度最大为50度,即太阳直射北纬20度时,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0度,根据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乙地对应纬度为南纬20度,因此甲乙两地均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甲乙两地一年有两次直射机会,当太阳直射南纬10度时,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即正午太阳高度H=90°-|θ±δ|(θ为某地的纬度,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同半球用“—”,异半球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发射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线速度密切相关,据此分析,下列发射场中最有利于卫星发射的是
A.拜科努尔(46°N)
B.肯尼迪(28°N)
C.酒泉(40°N)
D.库鲁(5°N)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同步卫星定点发射到地球赤道上空,其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一致。地球上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为了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线速度,卫星发射地纬度越低,位置越佳。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某季节某日地球上部分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完成下列要求
| 纬线 | 23°26′S | 66°34′N | 90°N |
| 正午太阳高度 | 43°08′ | 46°52′ | 23°26′ |

参考答案:
(1) 23°26′N
(2)如下图所示
(3)30°E向东至180°
(4)10小时46分?早日出8小时34分
本题解析:
(1)由90°N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利用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2)画图要注意,北极圈以北地区为白昼,南极圈以南地区为极夜;180°经线为白昼最长的经线,而0°经线为白昼最短的经线。(3)该日,当太阳直射西1O区的中央经线时,即150°W的地方时为12点时,那么30°E的地方时为0点,自30°E经线向东至1 80°即是与北京处于相同日期的经度范围。(4)若两地点的纬度数相同,一个南纬,一个北纬,那么,这两个点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即一个地点的昼长,就等于另一个地点的夜长,该日甲地(20°N,50°E)的昼长为13时14分,那么夜长就是10时14分,所以,乙地(20°S,60°W)的昼长就是10时14分。由于甲地(20°N,50°E)的时间比乙地(20°S,60°W)早7小时20分(用经度差计算时间差:110°/15°=7时20分),且该日甲地日出时间为5时23分,乙地日出时间为6时37分(可用昼长计算日出时间:12-昼长/2),所以,甲地日出比乙地早7小时20分+(6时37分-5时23分)=8小时34分。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地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