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区域可持续发展》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小题1:甲地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是我国日出最早的地方;漠河在北极圈外,没有极昼极夜现象;大兴安岭是我国内、外流区的分界线,而非绝对的内、外流区分水岭;松花江干流自西南流向东北(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上下游结冰期不一致,故有凌汛现象。
小题2:题目设问针对“东北平原”,由辽河和松花江的流向可知,东北平原中间高,南北低;东北平原夏热冬冷,但是并不出现伏旱,伏旱现象主要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东北地区农业实行国营大农场经营,机械化程度高;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小题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迁移到东北应该是建设东北重工业基地的需要,外加“上山下乡”的中央政策号召所致。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10分)
(1)据图11.1回答,珠三角在工业化第一阶段的主导产业为什么是轻工业??
?。珠三角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为加强工业基础要积极发展?。(3分)
(2)据图11.2回答,简述珠三角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是:?。试解释这一变化:?。(3分)
(3)珠三角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侨乡为其工业化、城市化带来什么好处??
?。(1分)
(4)上世纪末,本世纪以来,外商在珠三角的投资热情下降,在长三角投资热情上升。这是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力资源丰富?重化工业。(3分)
(2)轻纺工业比重下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政策优势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3分)
(3)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利用他们在海外的各方面关系,通过投资、引商、引资,为推动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分)
(4)产业基础薄弱、市场腹地小、科技实力弱、政策优势不明显。(2分)
本题解析:(1)第一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地的产业基础薄弱,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引进外资而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为轻纺工业。而珠三角的轻工业发达,重工业 比重低,故在产业调整中应加强重化工工业的比重。(2)直接从图11.2分析即可,原因主要从20世界90年代当地区位因素的变化,由于经济基础不断提高,劳动力资源优势减弱,政策优势减弱,故实施了产业升级,(3)侨乡主要利于引进外资,而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4)主要从珠三角近年来经济发展中的不利条件和长三角的有利区位条件分析。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指掌握我国区域发展的概括和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分析思维,本题还可结合珠三角的农业生产和该地区的产业转移等方面考查,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全长约3710千米的京藏高速公路是中国北方一条重要的国家高速公路。起点为北京,终点为西藏自治区的拉萨,途经河北、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等省。2010年8月27日,刚刚疏通不足一周的京藏高速又开始出现大拥堵。读图,回答1—3题。
1、从甲图中判断,京藏高速堵车路段主要集中在
[? ]
A.北京市与河北、内蒙古两省
B.山西省与河北省
C.辽宁省与北京市
D.河南省与河北省
2、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内蒙古自治区铁路运力严重不足,煤炭运输无奈走上公路
B.选择公路运煤比铁路便宜
C.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以本区消费为主
D.内蒙古自治区的煤炭运输以铁路为主
3、以下不属于解决拥堵问题措施的是
[? ]
A.加快路网的规划和建设速度,提高通行能力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能源,改变以公路运输为主进行长途煤炭运输的方式
C.进一步探讨坑口发电模式
D.增大公路运煤量以加快煤炭外运
参考答案:1、A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西北地区。
材料二:见右下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蒙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因“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大力发展,成了中国西部的 “百里污染带”。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外开放范围逐步扩大,政策优势不明显;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因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小。(3点即可)
(2)水源丰富;廉价的土地;煤炭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3点即可)
(3)大面积草场、耕地被占用,草场、耕地面积缩小;牲畜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严重;农作物产量不断下降。(2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城市与地理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