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地理》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降水较少 C.气温低10℃以上 D.白昼较短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
小题1:山高谷深,地形崎岖——横断山脉,排除A;地面坦荡,相对高度小,由于青藏地区的地势条件的限制,使得当地的种植业落后,主要分布在海波较低的河谷地带,排除B;根据我国的地形图和河流分布图,此地山河相间分布,但大部分的山脉为东西走向,而不是南北走向,排除D。图中地形剖面图,海拔在3000米以上,地势高峻,同时由于河流上游的侵蚀作用,高原面呈现波状起伏,故选C。
小题2:根据中国行政区划分图,西宁的纬度大于拉萨,且拉萨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相对而言,拉萨近海,由于夏季在西南季风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入,在地形抬升下,降水量大,而西宁地处内陆,四周环山,降水量少;夏半年,青藏高原气温较低,但是两地的海拔相差小,气温都在6——18℃之间,排除C;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西宁的纬度大于拉萨,排除D;此时,拉萨纬度低,据直射点近,太阳高度角大,选A。
小题3:考查工业的布局,题意说明,此类工业建立在农业原料的基础上——原料指向型企业,排除C;制糖工业——甘蔗和甜菜,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内蒙古、新疆、黑龙江等地,排除D;造纸工业——森林,此地高寒气候,主要高寒草甸景观和冰川,排除B;纺织业——皮毛,青藏高原为我国的四大牧区之一。综上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6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山西省的地形特征。(5分)
(2)简述汾河谷地的成因,说明该谷地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8分)
清朝初期玉米、番薯、马铃薯等耐旱高产农作物在山西推广,政府推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政策,至清中期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山西农民被迫外迁。
(3)结合材料,完成该地区人地关系示意图。(10分)
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全国70%以上的外运煤都来自山西。
(4)简述山西成为我国能源基地的主要条件,指出山西能源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具体方式。(7分)
山西晋城和河南焦作合作打造“山水云台、经典相府”旅游线路,并提高沿线公路等级。
(5)指出打造此条旅游线路对两地旅游发展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5分)
高原、山地为主,(1分)东西部为南北走向的山脉,(1分)中部为狭长谷地;(1分)地势起伏大;(1分)黄土地貌广布(或沟壑纵横)。(1分)
(2)(8分)
地层断裂下沉(或地质构造形成地堑),(2分)河流堆积形成汾河谷地。(2分)
(比周围山地)热量条件好,利于作物生长;(1分)河流经过,有灌溉水源;(1分)土层深厚、肥沃;(1分)地势平坦,便于耕作(1分)。
(3)(10分)
①—地势起伏大?②—降水集中、强度大(①②可互换,各1分)
③—水土流失?④—耕地减少(或土地退化) ⑤—人口增长?⑥—过度开垦(③④⑤⑥各2分)
(4)(7分)
能源基地主要条件:煤炭资源丰富,(1分)铁路、公路交通便利,(1分)靠近东部消费市场。(1分)
能源输出方式:公路、铁路和海运输煤;(2分)高压输电线路输电。(2分)
(5)(6分)
提高了旅游资源的集群性、优化了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2分)促进了交通和服务设施的改善;(2分)扩大了客源市场。(2分)
本题解析:
(1)描述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下方面: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根据特殊的等高线判断地形: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区分平原和低丘;500米、1000米线反映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据以上知识并结合题图,可知当地以高原、山地为主。沿着汾河为一谷地,东部有太行山脉。该区域属于黄土高原,故有黄土地貌广布(或沟壑纵横)。
(2)分析地形的成因需要从内、外力角度分析。一般而言,内力作用塑造了地形的基本骨架,而外力作用加以“修饰”。汾河谷地是断层谷,类似的还有渭河谷地、宁夏平原地区。中间有汾河流过,说明有流水作用。
(3)试题资料提到“至清中期人地矛盾尖锐”,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根据框图完成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分析。再往前推,本区域人地矛盾的后果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那么,至此本题转变为“据材料分析当时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其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人为因素表现为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4)能源基地建设区位条件需要从资源禀赋、交通、市场等角度分析,结合试题中图例信息可以作答。山西能源输出的方式分为输煤和输电两种。输出煤炭可以通过公路、铁路和海运,见下面教材插图选摘:
(5)旅游开发的分析模式:旅游资源(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交通、市场、基础设施。山西晋城是人文旅游资源景观,而河南焦作为自然旅游资源。两者结合地域组合好,再根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交通条件的改善。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生产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