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城乡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高级住宅区的是2.图中批发市场区位选择最主要的原因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位于上风向,污染较小
F.交通便利,地价较低
G.接近工业区,运费较低
H.远离河流,不污染水源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影响高级住宅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环境,故图示丙位于河流的上游,邻近湖泊和风景区,环境优美,故适宜布局高级住宅区。
2.批发市场人流量较大,但占地面积也较大,故适宜布局于图示丁处,城市边缘的交通干线交汇处,且地价较低。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高级住宅区和批发市场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并能结合图示的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1972年和1982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与总和生育率关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国家总和生育率变化幅度和年人均收入变化幅度最大的两个国家分别是2.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印度尼西亚
B.泰国韩国
C.中国韩国
D.泰国马来西亚
E.总和生育率变化幅度大的国家,年人均收入变化幅度大
F.总和生育事变化幅度小的国家,年人均收入变化幅度小
G.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总和生育率呈上升趋势
H.总和生育率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呈下降趋势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经济发展和读图分析能力。
1.图示国家总和生育率变化幅度即看纵坐标变化幅度最大,为中国;年人均收入变化幅度即横坐标变化幅度最大,为韩国。
2.直接读图反映,总和生育率变化幅度大的国家,年人均收入变化小,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对人口迁移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B.和睦的婚姻和家庭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
D.优美的生活环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人口迁移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回答题。1.若20世纪末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2.报告中所指的“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
A.a<b<c
B.c<b<a
C.b<a<c
D.a<c<b
E.人口合理容量
F.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值
G.环境人口容量
H.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20世纪末,我国的人口数量约13亿;而我国的合理人口容量即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约7亿;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即我国应控制的最多人口数量,16亿左右。故C项正确。
2.材料反映的7亿指指我国的最适宜人口数量,即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的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故属于人口合理容量。而环境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资源、科技水平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养活的最多人口数量。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和环境人口容量。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与区别,并能结合材料和我国的人口实际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是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图,回答题。
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A.93%
B.23%
C.13%
D.60%
E.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F.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G.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H.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中坐标可知: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23%。故选B。
2.虽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现下降,并且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太大,总人口的净增数量较多,仍然是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故选B。
考点:人口问题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我国的人口的年龄结构及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会判读三角形坐标,结合题意提出解决人口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