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所给四幅人口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读图回答问题。

1.若纵坐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四图中表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变化趋势的是2.若纵坐标表示人口总量,目前人口控制较合理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E.甲
F.乙
G.丙
H.丁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和读图分析能力。
1.新中国成立后,自然增长率上升明显,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使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
2.甲图人口总量增加和下降过快,丙图人口增长迅速,丁图人口下降过快,均不合理。乙图人口总量稳定较合理。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该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读后完成题。
1.下列哪个比率的变化导致了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2.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故选B项。
2.图示③之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为正,故人口数量始终上升;而③之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故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则说明③时人口总数最大。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问题。
1.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减缓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2.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E.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
F.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
G.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
H.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和合理利用。
1.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2.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基于粤、苏、贵、桂四省区1990年的老年人口数量、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专家预测了2050年这四个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图中趋势不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2.今后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的地区是
①城镇? ②农村? ③发达省份?④欠发达省份
A.老年人口数量变化
B.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C.省内人口迁移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E.①③
F.①④
G.②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反映的老年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是广西、贵州两省区由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变为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而江苏、广东则由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变为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保持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广西、贵州经济较落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迁,导致青壮年人口比重减少,老年人口比重增加,而江苏、广东经济较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迁入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使青壮年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口比重相对降低,省际人口迁移差异不影响本身人口年龄结构,因此导致图中趋势不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省内人口迁移差异,选C。
2.从图中反映的趋势看,经济发达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小,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口比重大,相对来说农村和欠发达省份经济较落后,老年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大的地区经济较落后,更应优先建立、完善养老体系,使老有所养,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变化的因素及人口问题。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列地区在相同的面积条件下,承载人口最多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河西走廊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热资源充足,经济发达,对外开放程度高。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