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28 15:58:36
【 大 中 小】
|
1、单选题 该图为我国江淮地区某城市某月5日10时至6日10时的气温变化曲线,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该市风力变化最大的时段可能是 A.5 日 16:00—19:00 B.5 日 20:00—23:00 C.6 日 2: 00—5: 00 D.6 日 6:00—9:00
| 小题2:图示时间内,该市的天气可能为 A.晴天 B.雨雪 C.寒潮 D.雨天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风力变化最大也就是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段。正确答案选B。 小题2:从图示气温变化说明图示时间内,影响该市主要天气是冷锋,可能是雨天,但不可能是寒潮,因该区域为江淮地区,最近气温在6℃以上,也不可能下雪。正确答案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风力变化最大时段、冷锋带来的天气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甲为“新西兰南北二岛地形图”,、图乙为“新西兰南岛简图”图丙为图甲中①、②两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新西兰南岛小镇特卡波,濒临冰川湖泊,特卡波人从1981年就开始减少使用灯光,科学管理灯光照明。夜晚能看到布满星星的美丽夜空。2012年6月,该镇通过认证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 (1)①②两地同属于 气候类型,两地的气候特征是 。(3分) (2)①②两地降水量大的是 ,试分析产生两地降水量差异的原因主要有 。(3分) (3)新西兰南岛冰川面积比北岛分布________(大或小),影响南岛和北岛冰川分布差异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据材料分析特卡波小镇所在的盆地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的主要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温带海洋性(1分) 全年温和(1分) 降水总量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1分) (2)②(1分) ②地受西风带影响大(1分) 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1分) (3)大(1分) 纬度(1分) 地形(1分) 大气环流(1分) (4)该地处于中纬西风的背风坡,晴天多能见度好(1分) 该地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大气污染少(1分) 科学的灯光管理,光污染少(1分)(从气候、产业结构、环境三个角度合理作答,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根据丙图中①、②两地冬季气温明显在0℃以上,夏季温度在20℃以下,全年降水均匀得到①、②两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具有全年温和,降水总量丰富且季节分配均匀的特点。 (2)①、②两地降水坐标轴的单位不同,因此判断①、②两地降水量的大小不能简单地看坐标轴的高低,只要注意到了这一点,就可以得到②地的降水量明显大于①地。两地降水的多少与西风影响的大小和地形影响有关。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推理得到②地受西风带影响大;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图,得到②地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的结论。 (3)根据纬度高,气温低;地势高,气温低;受西风影响大,降水量大,冰川多得到第(3)题的答案。 (4)根据材料中夜晚能看到布满星星的美丽夜空分析特卡波晴天多,能见度好的原因;从图中特卡波位于绵羊饲养场和小麦养羊业的交界处得到该地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大气污染少,能见度高;根据该镇通过认证成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得到该地加强灯光管理,减少光污染的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大气受热过程等知识点。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22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南美部分区域及亚松森气候资料图。图中巴拉圭盆地内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潘塔纳尔湿地,范围涉及巴西、玻利维亚及巴拉圭等多个国家。总面积达24200平方千米,是全球最丰富的水生植物分布地区。
 (1)说出潘塔纳尔湿地面积的季节变化规律。(2分) (2)试评价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发展钢铁工业的条件。(8分) (3)归纳巴西利亚城市径流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4)若将现有玉米生产用地向西、向北扩展,你认为对当地地理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季节变化大;(1分)雨季(南半球夏季)扩大,旱季(南半球冬季)缩小(1分) (2)有利条件:铁矿丰富;海运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等。(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不利条件:煤炭缺乏(能源不足)(2分) (3)特点:地表径流不断增加;地下径流不断减少。(2分) 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减少;(2分)地面石化,导致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减少。(2分) (4)耕地的扩展,会破坏湿地,引起旱涝灾害增多;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答出三点即可,共6分)
本题解析: (1)湿地面积随河流来水量及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当地及河流上游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相应的湿地面积发生变化。雨季(南半球夏季)扩大,旱季(南半球冬季)缩小。 (2)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能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产业政策、生产协作与产业基础等。作为评价题要回答区位条件中的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有利条件:铁矿丰富;海运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等。不利条件:煤炭缺乏(能源不足)等。 (3)表中蒸发量减少(植物蒸腾减弱,植被面积缩小)、地表径流明显增加,地下径流减少。与城区面积扩大,地面硬化,植被覆盖率下降有直接关系。特点:地表径流不断增加;地下径流不断减少。 原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绿地减少;地面石化,导致地表水和雨水下渗量减少。 (4)玉米生产用地扩大,主要靠开垦荒地扩大种植面积,从破坏草场、湿地角度回答。耕地的扩展,会破坏湿地,引起旱涝灾害增多;气候变干;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考点:湿地、工业区位因素、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4年寒假,王教授回老家过年。在其家乡(县城)某 路口统计了车流量和车辆信息,情况如下,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日期
| 车辆户籍构成(百分比)
| 车流量(辆/小时)
| 本省
| 鄂
| 沪
| 苏
| 粤
| 其他
| 腊月二十
| 90
| 5
| 1
| 1
| 0
| 3
| 500
| 腊月三十
| 50
| 15
| 25
| 7
| 2
| 1
| 900
| 【小题1】若车辆构成的变化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回家,结合材料可以推测,王教授的老家是 ( ) A.云南 B.安徽 C.新疆 D.广东
|
【小题2】大年初六王教授的老家气温骤降,大年初七王教授驾车回广州。大年初九,回到广州的王教授也感到气温骤降。则( )
A.途中气温逐渐下降,边走边加衣服
B.一路上东南风强劲,阻碍行程
C.出发时老家雪过新晴,气温回升
D.途中会遇上降雨和大雾天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格中省份,王教授老家可能位于鄂、沪、苏、粤四省之间的地区,不可能是四省之一,D错。可能是安徽,B对。车辆主要是外出务工人员回家,云南、新疆经济落后,车流量小,A、C错。
【小题2】根据题目分析,应是寒潮南下,回广州途中,是向南行,广州纬度低,不需要边走边加衣服,A错。路上应是偏北风强劲,B错。老家雪过后,气温下降,C错。途中会遇上降雨和大雾天,D对。
考点:不同区域经济水平与交通流量差异,不同区域气候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我国2013年3月26日部分地区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处于 (天气系统)控制下,其中心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 流动,A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是 。
(2)B、C两地目前可能有雨的是 ,C地即将迎来的天气是 。
(3)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 和 灾害性天气。
(4)下列四幅图中,符合我国华北地区主要气候类型的是 。

参考答案:
(1)高压 顺时针方向辐散 晴朗(3分)
(2)B(2分) 大风、雨雪、降温(2分)
(3)寒潮 沙尘暴(2分)
(4)D(2分)
本题解析:
(1)根据等压线数值,此时,A地处于高压控制下,其中心气流在水平方向上呈顺时针方向辐散流动,A地此时的天气状况是晴朗。
(2) B是暖锋,降水在锋前。C是冷锋,降水在锋后。两地目前可能有雨的是B。C地即将迎来的天气是大风、雨雪、降温。
(3) 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寒潮和沙尘暴灾害性天气。
(4)华北地区是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小于0º ,A、C错。降水集中在7、8月份,B错,D对。
考点:常见天气系统及特征,不同区域主要气象灾害类型。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