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读“天津与太原空气质量周报表”,回答下列问题:(7分)

(1)说出两城市共同的首要污染物其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2分)
(2)太原市本周污染指数是天津市的2.4倍左右,从地形特点分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该环境问题的合理化措施。(5分)
参考答案:(1)共同:都是TSP。(1分)原因:大量燃烧煤炭等矿物燃料。(1分)
(2)原因:太原位于河谷盆地,地形较封闭,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污染指数较高;(1分)天津位于濒海平原,地形开阔,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污染指数较低。(1分)
措施:加强环保意识宣传教育,加强大气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煤炭等矿物燃料燃烧效率,提高废气的回收效率,综合利用,植树造林。(任答3点得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1)可从表中直接判断两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TsP”,产生的原因可从两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角度分析回答。(2)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太原的污染比天津严重, 说明太原“TSP”污染扩散慢,天津污染扩散快,地形主要影响两市空气流通速度。解决措施可从管理的角度和防治提出。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无相关关系
B.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正相关
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
D.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人口突破10亿的时段是2.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段是3.图中反映出,目前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1990-2000年
B.1982-1990年
C.1964-1982年
D.1953-1964年
E.2000-2010年
F.1990-2000年
G.1982-1990年
H.1964-1982年
I.老年人口偏多
G.自然增长率高
人口总量大
劳动力缺乏
参考答案:1. C
2. D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横轴是时间,纵轴是人口数,根据人口普查统计图的曲线,可以判断1964-1982年间,人口突破了10亿。C对。A、B、D错。
2.读图,根据图中各时段的人口增长数量,各时段的长度,可以计算出各时段中每年平均增长的人口数量。如1964-1982年,时间是18年,人口增长3.09亿,人口增长速度每年约0.17亿。同理算出其它时段的增长速度,可以判断D对。A、B、C错。
3.图中数据不能反应出老年人口多少,A错。从2000-2010年人口增长速度看,自然增长率不高。B错。我国人口众多 ,劳动力不缺乏,D错。只有人口总量大,即使自然增长率低,人口数量增加也较快。这是我国目前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C对。
考点:该题考查人口的数量变化,人口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啊,地球出汗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问题的人为原因。
(3)该问题可能引起哪些后果?
(4)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
(2)人类大量排放
等温室气体导致温室效应
(3)导致海平面的上升;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4)减少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本题解析:
(1)根据地球出汗了,变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
(2)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大量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对二氧化碳吸收减少等,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3)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中4条曲线分别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湖泊的浮游植物生物量与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的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表示光照、营养物质含量、气温年变化的曲线依次是
[?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2、若营养物质供应充足,则该湖泊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大约会持续
[? ]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