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下图是某海湾围海造地前后的对比图。读图,回答问题。

⑴指出围填海前后的变化。(4分)
⑵就图中山地森林的变化,说明其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C8分)
参考答案:
(1)变化:湿地消失、山林被破坏、海滩消失、新增人造大堤和填海土地、海湾消失等(任答四项即可,4分)
(2)负面影响:破坏山林景观及植被;诱发岩坡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4分)
对策:对岩坡进行生态恢复,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2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这里主要是读图观察能力,只要认真比较填海前后的图,就可以发现差异。填海后,湿地消失,海滩消失,山林减少,山体受损,海湾消失,增加了大堤、陆地面积增大等。
(2)不利影响可以据图分析,山林减少,植被少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能力下降,破坏了山林美景;山体开挖,容易引发岩体崩塌、滑坡。针对问题,考虑对策有对破坏的山体进行生态恢复保护,保持水土;结合一定的工程治理,防治崩塌、滑坡发生。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表中数据为三个经济地带10年间主要经济指标的发展情况,图为1980~2009年三个经济地带GDP增长。结合图和表中信息,完成下面3题。

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2000~2009年经济发展的论述正确的是
[? ]
A.三个地带都有较快的增长
B.中、西部地带经济总量增长最多
C.东部地带经济总量增长最小
D.2l世纪三个地带差距在变小
2.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 ]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000年以来,西部经济带人口总量占全国比例由23%上升到28.6%,其根本原因是
[? ]
A.自然环境的改善
B.经济水平的提高
C.西部大开发政策
D.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参考答案:1.A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地理一环境保护】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民勤县在历史上曾经是“湖泊涟漪、水草丰茂、可牧可渔”的绿洲。现今,过去的绿洲已由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成为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简述民勤湖区荒漠化的原因及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
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增加,中上游过度用水影响危害生物多样性;植被减少;风沙加剧,荒漠扩展。
本题解析:
从材料中反映的情况来分析,民勤地区的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更多的是人为原因。从地理位置看,民勤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这是自然原因。人口激增,工农业生产发展,用水量增加,这是主要原因。民勤县在历史上曾经是“湖泊涟漪、水草丰茂、可牧可渔”的绿洲,是因为有水,如果对水资源利用不当,就会引起荒漠化,导致生态恶化,中上游过度用水,注入湖泊的水量就减少,草场退化,影响甚至危害生物多样性;过度开垦、放牧就会破坏植被,植被减少,风沙加剧,荒漠扩展。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是
[?]
A.平原、丘陵面积广阔
B.北高南低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D.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
2年部分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
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①林地②灌丛草地③建设用地④裸岩地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1.D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