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中国地理》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二)
A.日本 B.朝鲜 C.中国东部 D.蒙古国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沙尘暴天气主要是冷锋造成的,正确答案选C。
小题2:受盛行西风影响,与韩国此次沙尘暴关系最密切的是蒙古国。正确答案选D。
小题3:根治沙尘暴最有效的措施是植树种草,建立起遏制沙漠推进的生态屏障。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关于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供大量木材
B.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森林作为一种环境资源,它具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重要作用。此外,对于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也有重要作用。提供大量材料是森林的经济效益。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是茫茫沙海中的一片“绿洲”,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甘肃最后汇集到这里形成季节性湖泊。50年代,这里许多地方都是江南水乡景象,但到了80年代,到达额济纳河的河水急剧下降,许多河流消失,胡杨林也枯死。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弱水水量最多的季节会出现在(?)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2)八、九十年代,额济纳河水位急剧下降,许多湖泊消失,对这一恶果产生的原因推测中,最不能成立的是(?)
A.湖岸盐碱化加剧? B.人口增长快,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C.气候异常,蒸发量增大? D.上游地区不断截留河水
参考答案:(1)C?(2)A
本题解析:弱水发源于祁连山,主要补给来源为冰川融水,水量最多的季节是夏季;湖泊萎缩、消失既有自然因素如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更多为人为因素如人口增长快,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导致取水量加大,上游地区不断截留河水等。湖岸盐碱化加剧是湖泊萎缩、消失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壳物质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