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不是氢气燃烧。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4首次月全食出现在4月15日,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月全食的全过程,但我国大部分公众无缘欣赏,只有极东的东北地区及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可以看到一点点半影月食。阅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月食,实际上是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阳光,地球的影子落在月球上,好象月球缺了一块。所以出现缺损的地方应是地球的位置,A对。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对照右图,可以判断月球位于a位置,A对。
【小题3】读图,图示以地球北极为中心,所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根据材料,我国只有极东的东北地区及部分东部沿海地区可以看到一点点半影月食,所以月食时,我国东部沿海位于昏线位置,对应图中的d点,D对。图中a点是夜晚,全部可以看到月食,A错。b点时东部沿海位于晨线,看不到月食,B错。c位于昼半球,看不到月食,C错。
考点:月食的成因,地球公转、自转的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据此回答,童谣中这些星星大多属于(?)?
A.行星
B.恒星
C.流星
D.星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恒星与行星的光都通过一样的地球大气,但是恒星闪烁明显,这是因为遥远的距离使它们的光线受大气影响比较大,看起来是极微小的“光点”,而行星则因为距离地球近,看起来是个“光面”,所以闪烁现象不如恒星明显。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3分)国际知名古气候学刊物《全新世》(The Holocene)发表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太阳辐射影响高原气候变化和植被演替。下表是海平面上太阳辐射日总量(×4.2焦/厘米2?日)统计表,图是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生物量的差异图,分析图和表,完成下列要求。

(1)在春分日,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2分)
(2)北纬90°在夏至日较南纬90°在冬至日获得的太阳辐射日总量少73×4.2焦/厘米2·日,
为什么? 。(4分)
(3)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 。(填“相同”或“相反”)(1分)
(4)上图中两种植被相比, 的生物量大,产生的原因是 。(3分)
(5)影响一个地区太阳辐射能多少的因素有 、 、 等。(3分)
参考答案:
(4)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高度(2分)
(2)夏至日,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获得的太阳热量相对较少;冬至日,太阳运行到近日点附近,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4分)
(3)相反(1分)
(4)热带雨林 与热带雨林所处的纬度有关,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终年太阳高度角大,接受太阳辐射多,光合作用强。(3分)
(5)日照时间 太阳高度角 大气密度(3分)
本题解析:
(4)直接根据表格中春分日高低纬度间的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差异分析即可。
(2)结合夏至日和冬至日地球的公转轨道位置的差异分析。
(3)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故太阳辐射量的变化规律相反。
(4)直接根据图示赤道附近热带雨林的生物生长量和高纬地区的亚寒带针叶林的生物生长量判断即可。由于两种植被的分布纬度差异导致了太阳辐射量的差异而影响生物生长量。
(5)调用课本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纬度(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天气状况和气象因素,地势(大气密度)。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学生只要结合表格和图片资料,结合影响太阳辐射、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假如人类移居月球生活,下列现象可能发生在月球的是
①昼夜现象?②电闪雷鸣?③朝霞、晚霞
④日食、月食?⑤行走如跳远
A.①②?B.①⑤? C.④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宇宙环境。月球表面无液态水,所以不会出现电闪雷鸣的天气现象,不会出现朝霞和晚霞;位于月球上,不能看到月食现象。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宇宙环境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