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题。

1.图中M代表
A.物质和能量? B.废弃物? C.人类社会? D.环境
2.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3.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参考答案:
1.C
2. D
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乙地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材料三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一: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打坝淤地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二:以植树造林为主要措施;同时与样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据材料一说明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6分)
(2)据材料二分析乙地存在的环境问题(8分)
(3)经过实践,甲乙两地选择不同方案治理水土流失取得良好的成效。请你为其中一 地选择一种合理方案,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降水量小于450mm时,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2分)降水量大于450mm时,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弱;(2分)降水量大于600mm时,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分)。
(2)乙地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2分)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2分)乙地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2分)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2分)
(3)甲地选择方案二。(2分)理由: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2分)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2分)
乙地选择方案一。(2分)理由: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50mm,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比,工程性措施效果更好;(2分)降水较少,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更好。(2分)
本题解析:
(1)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判图,弄懂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强度关系,找两个关键降水量点即降水量为450mm和600mm前后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当降水量小于450mm时,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降水量大于450mm时,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mm时,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
(2)从图表中可知,乙地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高,而第一产业又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因此可能会发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现象,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工业中以重工业为主,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环境污染等问题。
(3)回答本问要与第(1)问相结合。甲地降水量大于450mm,因此应采取植树造林为主的治理方案,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50mm,由于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比,因此采取工程性措施效果好一些,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外圆A代表________,内圆B代表________。
(2)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箭头②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向环
? 境中输出________,箭头③表示人类的________,箭头④表示________。
(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箭头________表示;酸雨
? 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
参考答案:(1)环境;人类社会
(2)生产;物质和能量;消费;废弃物;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反
? 作用(或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3)①;②;④;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完成题。

小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广东、福建
B.上海、天津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