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题。
1.如果图表示的是某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可能
①加固了防洪大堤?②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③修建了水利工程?④开辟了运输线2.如果用a表示修建水库后河流径流量的年变化,则表明修水库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③降水量季节变化增加 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C
2. D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流量曲线的变化,a表示流量变化平缓,b表示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如果这期间是由a转变成b,则是由于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如果这期间是由b转变成a,则是修建了水利工程。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a与b相比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所以可以起到防止旱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所以本题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和④旱涝灾害的发生机率减小叙述正确。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3分)材料一?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及该区域内新城略图。

材料二?经专家对植被综合研究,将造林树种分为4类:① 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刺槐等;② 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等;③ 低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沙棘等;④ 低耗水低水分利用率,如油松、侧柏、狼牙刺等。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概述图中所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根本原因,并说出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3分)
(2) 图中新城位于C处,试从地理学的角度分析新城中甲乙两居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4分)
(3) 为改善生态环境,当地计划选用杨树、柠条作为绿化树种,试评价其生态影响(3分)
(4) 该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单产高于A组。请帮助他们解释其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深居内陆,远离海洋(1分),高山阻挡(1分);水资源(1分)
(2)甲处房价高于乙处(1分)原因是甲处位于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地势高、环境好远离加工业区。(3分)
(3)有利影响:柠条抗旱性强,固沙效果好。(1分)
不利影响:杨树和柠条的生态效益低(1分)原因是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而选择的树种耗水高(1分)
(4)当地气候干旱、多风沙,蒸发旺盛;覆盖砾石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风对土壤侵蚀(3分)
本题解析:
(1)该题考查农业区位。根据图中“沙丘”图例,可以判断该地为我国西北地区,再根据图中西北角有高山及山前冲积扇,可以判断为西北地区的盆地地区如塔里木盆地,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盆地地形四周高山阻挡,水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2)该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相关知识。住宅区分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地方。据此理,甲位于河流上游,主导风向的上风口,远离工业区,房价要高于乙。
(3)“评价”类题目,答题注意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根据题中“高耗水高水分利用率,如杨树”“高耗水低水分利用率抗旱性很强的树种,如柠条”可以分析出有利影响“柠条抗旱性强,固沙效果好”及不利影响“耗水性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丰富的煤炭资源使德国鲁尔区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区。山西省是我国主要的煤炭产区,但尚未成为我国经济强省。完成各题。1.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较匮乏的自然资源是2.与鲁尔区相比,山西省相对欠缺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水资源
B.铁矿资源
C.劳动力资源
D.煤炭资源
E.广阔的市场
F.政府的支持
G.便捷的交通
H.劳动力数量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市场广阔;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与鲁尔区相比水资源不足。鲁尔区莱茵河水源充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德国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交通便利。山西位于中国中部地区,交通较为便利,但是与德国鲁尔区相比,欠缺便捷的交通。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①环境污染加重?②人口出现负增长?③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④外向型经济比重较低?⑤产业布局不合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③⑤
参考答案:6.D
本题解析:珠江三角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为: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喀什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与周边经济互补性强,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设立喀什市为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
材料二:1990年和2006年新疆农业结构表格。

材料三:“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喀什地区位于____________ 盆地西部,邻近____________山脉。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____________,河流径流量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1990年以来新疆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目前新疆种植业、林业和牧业的比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塔里木;昆仑山;冰川(冰雪)融水;特征: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夏季径流量较大,冬季径流量较小,出现断流。
2.农业总体结构变化不大,种植业内部结构变化较大,粮食作物比重明显下降,经济作物比重明显上升
3.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和牧业比重太小该地区水资源缺乏,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容易引起土地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生态问题
4.喀什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暖温带,光热条件较好,昼夜温差大;有冰雪融水作为灌溉水源;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
5.地理位置优越,与多国接壤,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有铁路运输连通中亚地区;临近的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