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以下图文资料,分析回答(10分)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下,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从实际出发,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
材料二:随着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加,其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三: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目前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占18%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去年的财政收入中,长三角地区的贡献份额超过了四分之一。

(1)早期的珠三角模式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生产中主要完成的生产环节是加工,以产业为主;1990年后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珠三角的主导产业。(2分)
(2)根据材料2,简述1980~2002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特点。(3分)
(3)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能源紧张的状况,怎样解决?(2分)
(4)有一位深圳网民在网上发表了一篇《谁抛弃了深圳》的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海。请你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2分)劳动密集型
(2)(3分)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
(3)(2分)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建设。
(4)(3分)深圳的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此为必答,1分);上海经济腹地比深圳广;产业基础比深圳好;科技力量比深圳雄厚;大城市依托作用比深圳强。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珠三角的经济发展。
(1)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的发展主要是利用外资,引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经济;(2)结合图表资料产业结构的变化分别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变化阐述;
(3)针对能源不足问题主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4)材料说明上海的发展条件优于深圳,故主要从影响经济发展的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受金融风暴影响,珠三角地区产业纷纷向外转移,部分产业转移至我国西北地区。
材料二:见右下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宁蒙交界处形成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宁蒙交界处的工业园区因“高能耗、高污染”工业的大力发展,成了中国西部的 “百里污染带”。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地区农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对外开放范围逐步扩大,政策优势不明显;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因南岭阻隔,国内腹地范围小。(3点即可)
(2)水源丰富;廉价的土地;煤炭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改善;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优势;东部地区产业转移。(3点即可)
(3)大面积草场、耕地被占用,草场、耕地面积缩小;牲畜质量下降;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体污染严重;农作物产量不断下降。(2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9 000多亿斤,承担着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因此被称为中国的“战略粮仓”。2012年3月4日国务院批复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东北振兴的重点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材料二 2012年6月2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在北京发布了2012年(第九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北大荒”以品牌价值365.36亿元名列排行榜第38位,比去年提高4个位次,继续领跑中国农业品牌,向进军世界级品牌发起强有力的冲刺。

(1)东北稻米具有洁白清亮、口感细腻、产量稳定的特点,其成因有哪些?
(2)建设东北“中国大粮仓”有何重要意义?
(3)Q地的湿地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回到“北大荒”。从地理角度看,其从“北大仓”再回到“北大荒”的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水稻生长期长;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的积累;土壤肥沃;冬季低温,病虫害少。
(2)为国家提供大量的商品粮;为粮食输入地区提供粮食保障;避免粮价剧烈波动,减缓稳定国内物价总水平的压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3)扩大湿地面积,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为珍稀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为旅游观光提供旅游资源。
本题解析:
(1)东北优质大米的成因与生长期、光照、温差、土壤、气温等因素有关。
(2)东北地区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粮食调运和商品粮储备基地,素有中国“大粮仓”和“粮食市场稳压器”之称。东北地区粮食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并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
(3)退耕还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生态方面。从“北大仓”再回到“北大荒”,对于扩大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圈层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2.图中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是
A.当地人口稠密、交通拥挤
B.资本过剩、环境污染严重
C.产业结构单一
D.创新能力不足
E.自然资源不足
F.使生产成本上升
G.经济效益逐渐下降
H.科技发达
I.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低廉
G.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第三产业发达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展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90年代由于珠三角地区人口稠密、交通变得拥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投入资金较少资本过剩,城市化快速发展,人口集中,环境污染严重,当地自然资源缺乏,生产原料需由其他地区运进,使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逐渐下降,因此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外转移,而这种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故答案选C。
2.珠江三角洲地区转移出去的产业部门主要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接受产业转移地区的突出优势就是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低廉,资源丰富,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进口1.9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下图为各国对iPhone手机价值贡献率。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我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的意义
A.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
B.有利于节能减排
C.有利于缓解南方沿海地区的用工荒
D.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