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可持续发展》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A.松嫩平原 B.嫩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呼伦贝尔高原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A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分布情况及土壤类型。图中A.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处,是我国的三江平原。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从土壤类型看,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黑土分布区,三江平原是最大的黑土分布区。因为纬度较高,生长期较短,所以三江平原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已较少种植。
小题2:此题主要考查松嫩平原的位置。东北平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图中C处位于我国松花江与嫩江交汇处,是由这两条河共同冲积而形成的松嫩平原。思路
小题3: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呼伦贝尔高原的分布,二是农产品基地的分布。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马、三河牛,是国内闻名的良种。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柞蚕产区分布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
小题4: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上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使用农药,具有天然的绿色大米优势。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是
A.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D.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模式以小商品经营推动个体经济发展的工业化特征,符合温州模式;B模式以大城市的扩展而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工业化发展,符合江苏模式;C模式因改革开放的政策发展外资经济,而促进区域的工业区,符合珠三角模式;D模式沿边开放,边境贸易发展推动城市化,符合喀什模式。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地区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特征,注意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美国加利福尼亚斯坦福大学研究分析预测2020年年内“日平均24小时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供应情节图”,图中A、B、C、D对应合理的是
A.A---风能
B.B---水能
C.C---太阳能
D.D---地热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能源供应稳定,应是地热能,B能源供应晚上多白天少,是风能,C能源只有在白天才有,且正午前后最大,为太阳能,D能源则为水能。
考点:该题考查未来能源利用结构。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当地在资源开发初期最有可能发展的是2.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耗能工业
B.食品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金矿开采
E.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F.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
G.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H.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该地煤炭资源丰富,在资源开发初期,因经济技术、观念等影响,通常是发展粗放型、高耗能的采掘工业。
2.图中所示该地区转变为“生态工业”发展模式。“生态工业”以循环生产的模式,达到废物资源化,减小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增大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从而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赢。
考点:该题考查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大气的热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