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一)
2019-06-29 14:05:02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 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后,在全世界得到迅速传播,成为世界三大谷物之一。 材料二: ? 赫鲁晓夫从美国种植玉米的成功看到了提高粮食产量和给畜牧业提供大量饲料的前景,于是大力推广种植玉米。他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在伴有行政命令式的要求之下,玉米的播种面积迅速扩大,1953年为580万公顷,1962年增至3710 万公顷。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的那样高。 材料三:下图为苏联中亚某地(46°N,62°E)的气候资料。 ?  (1)该地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下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2题。
 小题1: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小题2: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 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 D.人口迁移
3、单选题 图为“各国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比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图中反映出 ①发展中国家的能耗强度都在逐年下降 ②1980年至1995年中国的能耗强度约下降了50% ③若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将达到美国的水平 ④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仍比美国的水平高2.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①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 ②使用廉价、清洁燃料 ③加强管理、发展科技 ④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E.①② F.①③ G.②④ H.①④
4、单选题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小题1:材料中说“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其衡量指标通常是 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②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 ③人均国民收入 ④预期寿命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小题2:尼日尔目前处于________的发展阶段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
D.不平衡的加速
小题3:下面关于尼日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5、综合题 (36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
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8分)
(3)指出河源地区旅游开发和景区建设给河流带来的环境问题,列举一项应对措施。(8分)
依据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京津冀地区逐步淘汰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4)简述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以及对改善大气质量的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