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A.日本
B.加拿大
C.德国
D.科威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科威特国土面积小,水资源不足,是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问题。
1.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①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②东部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③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④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2.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①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②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③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④经济水平高的地区都吸引人口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读图可知直辖市中,重庆人口在减少;东部地区人口都在增加;中部地区大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增加;西部地区人口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2.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是人口迁入区,即人口增长区,经济落后地区往往成为人口迁出区,即人口减少区。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问题。
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D.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E.工业区
F.中心商务区
G.住宅区
H.文化教育区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吉林省不符合A选项中变化趋势;2000年以来吉林省中部的土地利用集约度明显提高,故B项错误;吉林市、通化市、辽源市和松原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故C项错误。
2.城市中各功能地商业用地租金高,集约度也好,中心商务区尤其如此。
考点:本题以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为背景,考查关于城市功能分区和学生的读图能力。
点评:本题为2012年江苏省高考真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信息细心分析,并结合城市各个功能分区的主要特征等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右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完成题。
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E.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F.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G.城市迁移人口增加
H.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可以判断,白天工作人口在增多,夜晚居住人口在减少,说明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城市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城市人口流动更加畅通,人们可以居住在较远的郊区,这为中心商务区人口密度昼夜大幅度变化提供了必备条件。
考点:主要考查了中心商务区。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比变化图为材料,考查了中心商务区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此图说明该地区2.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3.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为2 500万
C.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D.人口密度大
E.中国
F.印度
G.英国
H.美国
I.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
G.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农村人口大量过剩造成的
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参考答案:1. A
2. C
3.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1.图示总人口2500万,城市人口约占2200万,故A项正确。
2.计算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近90%,英国最符合。
3.城市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故选B
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