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示是海陆风示意图,其中流向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白天陆地升温快,故陆地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海洋盛行下沉气流,故③图正确;晚上陆地降温快,故陆地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而海洋盛行上升气流,故②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37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8分)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8分)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12分)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4)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9分)
参考答案:
(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1分),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1分),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2分),夏季增温较绿洲快(2分),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2分)。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2分),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2分)。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2分)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2分)。
(3)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共9分。)
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任答1点即可,3分。)
(4)该地降水稀少(1分),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2分),多干热风(2分),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2分),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2分)。
本题解析:
(1)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表受热较多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地表受热较少的地方,气流冷却下降,形成高压,在近地面上形成从高压吹向低压方向的风。图中甲、乙两地的下垫面不同,二者分别为绿洲和沙漠,夏季受热状况不同,造成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从甲地吹向乙地的西北风。
(2)从甲地向东和向西海拔高度增加,因此该地为谷地地形,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地处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加之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地加快,导致此地多大风。
(3)风力发电的条件评价可从风能资源、地价、移民费用、开发历史、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回答,注意评价类题目既需要评价有利条件,也需要评价不利条件。
(4)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光照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多大风天气,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
考点:热力环流、季风、风力发电的条件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共19分)
材料一:湖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及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地丘陵广布。

材料二:湖南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的有色金属有37种,其中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湖南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三:2013年省会城市高温前三位排行榜(更新截至8月10日2时)
(注: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图,描述湖南省地形特征。(3分)
(2)分析株洲冶金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3)湖南省酸雨污染比较严重。试为湖南酸雨的防治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6分)
(4)根据材料一和三,分析2013年夏季长沙持续高温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①以山地丘陵为主;②南部、西部、东部为山地丘陵,北部为平原;③地势西部、南部和东部偏高,中部和北部较低。(每点1分,3分)
(2)①有色金属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动力;③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④株洲处于铁路枢纽,交通便利;⑤湖南省东部地区工业基础好;⑥技术先进。(任答4点得4分)
(3)①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技术导向型工业和轻工业;②对原有的重化工业及其产品要向精加工和深加工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减少废弃物排放;③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④加大技术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⑤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达标排放;⑥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任答3点得6分)
(4)①夏季,长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多;
②7、8月份,长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伏旱天气,降水少,晴天多;③受南部山地、丘陵影响,长沙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④该地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二氧化碳较多,城市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明显。(自然原因答2点,社会原因答1点,得6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根据图例,结合材料一判断,湖南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南部、西部、东部为山地丘陵,北部为平原。根据图中河流流向判断,该地地势西、南和东部偏高,中部和北部较低。
(2)冶金工业是动力指向型工业。湖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靠近原料产地。河流水能资源丰富,为冶金工业发展提供动力。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株洲处于铁路枢纽处,交通便利。湖南省东部地区工业基础好,技术先进。有利于冶金工业发展。
(3)酸雨治理措施,主要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所以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技术导向型工业和轻工业。对原有的重化工业要向精加工和深加工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加大技术的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达标排放。加强保护环境的宣传。
(4)夏季,长沙正午太阳高度高,日照时间长,接受的太阳辐射多。7、8月份,长沙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增温,形成伏旱天气。副高势力强,伏旱天数多,长时间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温度高。受南部丘陵、山地影响,长沙位于夏季风的背风侧,焚风效应明显。该地工业发达,人口众多,排放的二氧化碳比较多,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明显。
考点:该题考查湖南区域地理。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9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假设图为甲乙两地的热力环流图,判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情况 。(2分)
(2)假设图为冬季海陆间的季风环流图,那么图中的甲地为 (填陆地或海洋),①风的性质为 。(4分)
(3)假设图为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中纬环流图,判断甲乙的气压带名称:甲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甲和乙之间的风带为_________________ 。(3分)
参考答案:
(1)乙、甲、丙、丁 (2分)
(2)海洋(2分) 寒冷干燥 (2分)
(3)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3分)
本题解析:
(1)近地面气压始终高于高空,因此图中甲、乙两地气压高于丙、丁;甲地气流上升、乙地气流下沉,因此甲地气压低于乙地,高空中气压变化和近地面气压变化相反,因此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乙、甲、丙、丁。
(2)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冬季陆地散热速度比海洋快,陆地受热少、海洋受热多,因此陆地气流下沉、海洋气流上升,则甲为海洋、乙为陆地,此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
(3)中纬度指30°到60°之间,其中30°附近气流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带,60°附近气流上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两气压带之间形成西风带,则图中甲、乙分别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二者之间为盛行西风带。
考点:气压带风带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3分)读世界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图16),图中虚线MN表示航海线,OP与OQ表示锋面,BC线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天气系统多出现于?(1,7月)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风。(2分)
(2)O气压中心的气压值为?。(1分)
(3)比较此时A与0两地的风力大小,并分析原因。(3分)
(4)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途中天气(从晴雨、风向方面简要分析)、气压将如何发生变化?(6分)
(5)若此日40°N的昼长约为10小时,则此时北京时间为?。(1分)
参考答案:(1)1月?西北或偏北(2分)
(2)995-1000百帕(1分)
(3)A地小于O地;O地等压线比A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大;O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A地小;(3分)
(4)晴雨:晴→雨→晴→雨→晴(2分)风向:偏西—西南—东南(2分)气压:先变小再变大(2分)
(5)6:20(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和等压线天气图的综合分析。(1)图示亚欧大陆上为高压中心,判断为北半球冬季,我国受冬季风影响,盛行西北风。(2)根据图示的等值距为5,O为低压中心,最里面的等压线值为1000,根据低于低值的等值线分布规律判断。(3)图示O处等压线较密,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说明风力大,影响风力大小的原因主要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风向。(4)图示O为低压中心,图示的低压槽处可能形成锋面,则多阴雨天气;风向结合等压线的分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气压从与低压中心的位置关系判断。(5)北纬40°的昼长为10小时,则说明日出时间应为7点,即图示晨线与北纬40°的交点的时间,所在经度为130°E,故北京时间较130°E晚40分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