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卷《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二)
A.气温日较差③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⑤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示,经度为西经,结合纬度38度可推知区域在北半球,为美国。从温度变化曲线的最低气温值看,此时是北半球的夏半年,①地位于美国西部海岸山脉,因为海拔高所以形成了气温最低值处。故B正确。
【小题2】①地位于西部沿海地区,④地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两地均受海洋影响大,③位于中央大平原,大陆内部,所以气温年较差①地小于③地B错误,气温日较差③地比④地大A错误;从经度位置看,⑤地位于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高气温低,等温线应凸向低纬度赤道地区C正确;此季节北半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所以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南方D错误。
考点: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意在考查学生析图和调动已有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中,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图8中,与云贵高原气候特征相符合的区域是2.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业结合发展的地区是3.N地区的自然带名称最有可能是4.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实际情况的是
A.P
B.Q
C.M
D.N
E.P
F.Q
G.M
H.N
I.常绿阔叶林
G.常绿硬叶林
落叶落叶林
亚寒带针叶林
P地水土流失严重,应大力植树种草
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应采用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M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应大力大水漫灌
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应退耕还牧
参考答案:1. B
2. C
3. C
4.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云贵高原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年降水量大于800mm。类似于图中的Q。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利于农牧业结合发展的地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过渡区,降水量在400mm附近,图中M地降水量为400mm左右。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N地位于中温带带,降水800mm左右,较为湿润,应分布有森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P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主要表现为荒漠化;Q地有可能为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容易出现旱涝灾害;M地为种植业向畜牧业过渡地带,应防止土地荒漠化;N地较为湿润,可以发展种植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2分)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hPa)”,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压状况看,①地为 中心,③地为 中心。
(2)图中②地吹 风。
(3)图中④地的天气状况是 ,其原因是 。
(4)预报图中⑤地的天气变化过程:
。
参考答案:
(1)高气压 低气压
(2)西北(偏北)
(3)低温晴朗 冷锋过境后,高压脊控制
(4)受冷锋活动影响,将经历一次大风、雨雪、降温天气(每空2分,共计12分)
本题解析:
(1)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①地中心为高压,为高压中心,③地中心为低压,为低压中心。
(2)本题考查风向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所以最终吹西北风。
(3)本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④地受高压脊控制,冷锋过境后,高压脊线附近,冷锋过境后,天气晴朗,气温较低。
(4)本题考查锋面系统与天气,⑤地此刻受暖气团控制,将要受冷锋影响,所以天气将出现阴天、刮风、雨雪等。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点评:冷、暖锋面与天气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与天气
图形

符号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准静止锋是指移动幅度很小的锋。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锋面移动缓慢,或较长时间在一个地区摆动,造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春季,长江以南和东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就是准静止锋造成的;冬半年的昆明准静止锋使得昆明和贵阳天气有很大差异。
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实际上气旋就是低压系统,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与天气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沿 30°N 一线 7 月月均温、7 月月降水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导致图中气温、降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小题2】关于图示区域地理特征的说法,可信的是( )
A.①区域海拔较低,交通运输较发达
B.②区域水能丰富,经济较发达
C.③区域的西部可能有洪积——冲积平原
D.图示区域的人口密度与降水量正相关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区域所示的经纬度,可推断出该区域大致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可以用排除法,也可用选中法。反映的同一纬度 30°N,排除 A 选项。最东的地区降水并非最多,可排除 D 选项。大约 110°E 以西气温的降低,及气温值的高低,可推断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地形的影响,大约 110°E 以西降水先增后减,唯一合理的解释主要是地形的影响。
【小题2】①区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较低,说明海拔高,位于青藏高原,是我国交通不发达地区。②区域地处横断山区,受地形影响,经济较落后。③区域位于相比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河流出横断山脉,可以形成冲积平原。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但山区人口较少。
考点:气候影响因素、区域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人口增长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