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试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针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调查,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程度的因素有地形因素,降水因素等,降水量的大小与季节分布状况与水土流失关系密切,因而需要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降水量的分布图。所以选B项。
小题2:本题考查研究方法的比较。需要获得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每次暴雨测定土壤流失量的累加不能代表全年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流域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最终全部流经流域的出口,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较为合理。所以选D项。
小题3:水土流失一般的分布规律为:坡度小的地方,受雨面积大,径流量大,但流速小,侵蚀程度较小;随坡度增大,侵蚀强烈,水土流失严重;当坡度大于40°-50°,受雨面积小,虽然流速大,但径流量小,侵蚀程度较小。所以图中坡度小于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应该较小,当坡度大于20°时,单位面积产沙量增大迅速,当坡度未达到40°之前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选A项。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流域生态环境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a表示资源开发
B.b表示生产活动
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D.d表示废弃物排放
E.煤矿开采—地面沉降
F.化工厂—水污染
G.火电厂—大气污染
H.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上图中c 表示人类的消费活动,故C错误。
2.a 阶段属于人类从环境中获取资源,煤矿开采属于此阶段的活动,可产生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问题。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是能通过可持续发展三大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判断。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1~2题。
1、“绿色食品”是指
[?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2、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参考答案:1、D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球运动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