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M地处于冷锋之前 B.M地受气旋控制 C.M地受副高控制 D.M地处暖锋之前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东南季风,故东南部的江南地区最早进入雨季。
小题2:M地是江南、江淮一带7月少雨是因为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形成的伏旱天气。
小题3:此时雨带南移至华南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左图和右图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 年12 月 1 日一 2013 年 4 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左图和右图中的一幅图描述气温或降水与常年同期比较的差异情况。(6分)
(2)据左图和右图指出春季气温回升后图示区域涝灾最严重的地区并说明理由。(10分)
(3)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10分)
参考答案:
(1)左图:图示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或大部分区域偏低2-4℃)(2分);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部(或西部平原)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2分)。
右图: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分);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或由东向西)增大(2分);西南部(或西部平原)偏多量最大,达1-2倍(2分)。
(2)西部平原地区(2分);该区域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2分);降雪(水)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2分);积雪量大(2分);地势平坦,积雪融化后地表水流不畅(2分)。
(3)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2分);春温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2分);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2分)。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2分);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2分);不利于作物生长。
本题解析:
(1)仔细阅读图形,根据图中图例判断:首先说明整体差异状况,再说明分布变化情况,再找准极值所在位置。如果选择左图气温距平图作答,根据图示:图中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低;偏低值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西部偏低值最大达4℃以上。如果选择右图降水距平百分率图作答,根据图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偏多量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增大(2分);西部偏多量最大,达1-2倍。
(2)春季气温回升导致洪涝灾害严重地区主要表现为冬季降雪多,而气温低,融化少,导致地面积雪多。西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值最大,降雪量较常年偏多量最大;积雪量大。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判断,西部海拔低于200米,为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更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3)回答本题需要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东北地区热量低,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降水较少,主要是以旱地为主。根据气温较常年低,导致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根据降水较产量多,导致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以耕作;不利于农作物生产,影响农作物产量。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区域气候特征、自然灾害、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和地理图表的综合判读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5为四国产业结构图,回答8-9题。
小题1:目前下列产业转移方向最可能的是
A.甲→乙
B.丁→甲
C.丙→丁
D.乙→丁
小题2:关于图中所示四国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应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B.乙国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阶段
C.丙国就业人口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流动
D.丁国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09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展出的新能源车型和清洁能源车型比以往任何一届都多。下图为“2001-2009年我国家庭乘用车产量”图,据此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改革开放以后,国外知名汽车生产厂家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其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动力
小题2:若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B.减轻大气污染
C.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D.提高能源利用率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国外知名汽车生产厂家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主要是因为中国有广阔的汽车消费市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交通问题。交通问题主要有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问题。目前主要的交通污染为汽车尾气。新能源车被广泛使用,将能节约常规能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所以可以减轻大气污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骑楼”是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小题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目的是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选择D项。
小题2:遮阳反映该地高温,避雨反映该地多雨。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运动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