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裂缝”是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石、土体在自然原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一种地表破坏现象。我国地裂缝主要发生在河北、山西、贵州、陕西、山东、吉林、江苏、内蒙古、浙江等省(区)。下图为北京市地裂缝分布示意图。

(1)地裂缝对图示地区城市的发展有哪些影响?(6分)
(2)请为图示中地裂缝集中区的相关城市提出防治措施。(9分)
参考答案:
(1)①对城市现有的地面与地下建筑设施造成破坏;?②影响城市重大市政设施的建设;?③影响未来的城市规划。(每点3分,答出其中任两点即可,共6分)
(2)①使用先进监测设备,加大对地裂缝区的地质勘探与监测力度;?②采取措施限制过度开采地下水;?③对已有裂缝采取回填、夯实,并改善地裂区的土体性质;?④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固,提高规划或正建基础设(每点3分,答对3点得9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地裂缝是指地表的岩石、土体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一种地表破坏现象。岩石、土体开裂,必然对城市现有的地面与地下建筑设施造成破坏,影响城市重大市政设施的建设,甚至影响未来的城市规划。
(2)在地裂缝集中区,应使用先进监测设备,加大对地裂缝区的地质勘探与监测力度,采取措施限制过度开采地下水。对已有裂缝采取回填、夯实,并改善地裂区的土体性质。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固,提高规划或正建基础设。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地质、地形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地发生滑坡的原因。(6分)
(2)据图说明该处滑坡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参考答案:
(1)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山脊地形(2分);顶部有断层发育(2分);底部有采石区,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2分)。
(2)阻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本题解析:
(1)读图,根据等高线分布判断,图示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处于山脊地形区。根据图例判断,顶部有断层发育,岩层不稳固。山坡底部有采石区,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所以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2)滑坡是坡体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大面积的滑坡发生,能够阻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造成人员、财产等方面的损失。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2008年1月10日到2月,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发生了50年一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因此灾害直接经
济损失1516.5亿元。
材料二:
?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造成7万多人死亡,1万多人失踪。
材料三:
? 2008年1月到12月期间,我国出现了22次台风影响,给东南沿海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探究1:材料二中的灾害发生后,因本次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些灾害又对本次灾害雪上加霜,它们是哪些
? 灾害??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2: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哪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灾害灾情严重的特点,你有哪些启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二说的主要是地震灾害,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灾后由于余震的发生,出现山崩及雨后的滑坡、泥石流,这又会给灾区带来不利影响。
2、我国疆域面积广大,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等条件复杂,这也导致了我国各种灾害都有可能会发生,灾害的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为我国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分布比较集中等特点,决定了在灾害发生时造成的危害重,损失大,特别是地震。
3、因为我国的自然特征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造成的损失大,所以在我国,如何防治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我国全体人民共同面临的问题。经过与自然灾害长时期的斗争,我国劳动人民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并且对自然灾害有了比较科学的认识,认识到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可回避的,人们不可能杜绝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自然灾害也不是不可认识的,它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控制,但可以通过预警,防范、降低其危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给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带来史无前例的灾害,预计造成15万人死亡.回答题.
小题1: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烈度与震级有关.此次地震震级大,烈度一定也大,所以破坏性大
B.这些地区的房屋结构不结实,是造成损失大的主要原因
C.地震烈度与震源深度有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太浅,加之引起巨大的海啸,造成的破坏大
D.夜里发生地震,所以破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