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二)
A.昼渐长,夜渐短 B.昼渐短,夜渐长 C.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 D.先是昼渐短,夜渐长;然后昼渐长,夜渐短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根据图中地轴倾斜方向和地球公转方向可知,甲为春分日,乙为夏至日,丙为秋分日,丁为冬至日。
【小题2】由上题可知,甲为春分日,丙为秋分日,从甲运行到丙过程中,从甲到乙,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到夏至日时,周最长,夜最短;从乙到丙过程中,昼长逐渐变短,夜长逐渐变长。
考点:该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图中,实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虚线表示运动物体的实际方向,正确的是( )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图中1和2位于北半球,应该向右偏,故错;3和4位于南半球,3向左偏,正确,4向右偏错误。
考点:该题考查地转偏向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汉字造字中蕴含某些地理知识,如“间”—“门里有日午间到”,午间及正午,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门的朝向可能是( )
①正东 ②正西
③正南 ④正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小题2】关于图中屋内正午地面光照面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年一样
B.夏至日中纬度地区达到全年最小
C.正午比上午大
D.春秋分日各地一样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中汉字造字知识,“间”即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从图片上看,该地正午阳光是斜射,也就是此日该地位于直射点所在纬线的北面或南面,此时该地位于直射点的正北或正南方向,阳光能照射进门,所以门的朝向为正南或正北。只有D正确。材料及图片所示,“间”的含义,门口应朝向太阳所在的方向,正午时太阳不可能在正东或正西方向,所以A、B、C错。
【小题2】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回归运动,直射点位置不同,正午太阳高度也不同,A错。一天中的变化,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考虑,从早晨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照射进门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上午的太阳高度角小,太阳的高度低,射进门内的光照面积大,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小, C错。春秋分,同纬度的地方可能光照面积一样,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也不同,D错。夏至日,是指当地的节气是夏至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高度越大,射入门内的光照面积越小,B对。
考点:地图上的方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与影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了第四座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它位于中山站(69°22′S,76°22′E)与昆仑站(80°25′S,77°07′E)之间,可为中山站通往昆仑站考察提供物资及应急保障的中继支撑。读图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泰山站位于北京的
A.东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西北方向
【小题2】我国四个南极科考站中
A.长城站濒临印度洋
B.中山站常年盛行东北风
C.泰山站与昆仑站相距约1300千米
D.昆仑站终年盛行下沉气流
【小题3】右 图所示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该式建筑的主要作用是
A.防紫外线辐射
B.利于防寒保暖
C.通风防暴雪堆堵
D.利于天文观测
【小题4】 泰山站为度夏站,在使用期间
A.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B.泰山站极昼天数少于昆仑站
C.泰山站自转线速度高于中山站
D.泰山站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长城站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B
本题解析:
【小题1】泰山站位于(73°51′S,76°58′E),北京大致位于(39°N,116°E)从南北方向看,泰山站位于北京南,从东西方向看,泰山站位于北京西,所以泰山站位于北京西南方向,选C项。
【小题2】长城站大致位于45°W,濒临大西洋,A错;中山站位于极地东风带,风向为东南风,B错;泰山站与昆仑站经度相差不大,纬度相差7°,根据地图上距离计算方法,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相差111千米故泰山站与昆仑站相距700千米,C错;昆仑站位于极地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D项正确。
【小题3】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离地面有一定高度,除因泰山站纬度高气温低,可充分利用光照防寒保暖外,最主要是因南极地区多暴雪天气,且风力强劲,高脚式建筑可通风防暴雪堆堵,故选C项。
【小题4】泰山站为“度夏站”,说明夏季气候凉爽,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地球在公转轨道的近日点,A错;泰山站纬度低于昆仑站,极昼天数少于昆仑站,B正确;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为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泰山站纬度高于中山站,线速度小,正午太阳高度小于长城站,C、D错。
考点:地球上方位判断;南极各科考站的环境特征;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是
A.太阳能
B.地热能
C.风能
D.生物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位,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