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四)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12月22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此日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四地中丁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
【小题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北半球,该日北半球昼长随纬度增加而变短,因此三地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甲乙丙。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因此可知,丁地在纬度数在乙丙之间。
考点: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韩国及周边简图
材料二:韩国泡菜是朝鲜半岛一种以蔬菜(大白菜)为主要原料的发酵食品。
2009年韩国白菜产量为25万吨,2009年冬季,韩国大雪不断,使2010年产量仅为15万吨,每年消费泡菜需145万吨原料,由于自产冬白菜收成锐减,2010年春季大白菜价格大幅上涨,从而引发“泡菜危机”。2009年底韩国大白菜主产区的大片土地被征用。
我国大白菜主产地在东北、山东、河北等地,年总产量约1亿吨,我国大白菜自给有余,可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地。
(1)第17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于2014年9月19日,当地18时(东九区区时)在韩国仁川举行,此时纽约(西五区)的区时为2014年9月_____日_____时。开幕式当日,北京、首尔、平壤三地,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北京的气温年较差比首尔_______,朝鲜半岛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6分)
(2)据材料二,分析2010年韩国发生“泡菜危机”的原因。(4分)
(3)为了避免“泡菜危机”,韩国选择在中国建泡菜加工厂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19 4 北京 首尔 大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 (每空各1分)
(2)原因:气候异常(冬季大雪不断),冬白菜产量减少(2分);自主白菜产区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2分);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2分)。(答对2点得4分)
(3)韩国距离中国近,产品运输成本低(2分);利用中国的原材料(中国大白菜产量大)(2分);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土地(2分)。
本题解析:
(1)西五区区时比东九区晚14小时,因此,当仁川(东九区)为19日18时时,纽约(西五区)为19日4时;开幕式当日,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长越长,三地中北京纬度最高,白昼最长;该日太阳直射赤道附近,三地中纬度最低的首尔正午太阳高度最大;首尔位于太平洋上的半岛中,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较差小,北京相反,气温年较差大;朝鲜半岛主要为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宜种植水稻,因此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
(2)从材料可知,2009年,白菜主产区大量土地被征用,白菜种植面积减少;冬季大雪不断,气候异常,导致该年白菜产量减少;白菜是制作泡菜的主要原料,白菜供应减少使得其价格上涨,制作泡菜的成本上升。
(3)中国白菜主产区东北、山东、河北等地距韩国较近,产品运输成本低;中国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较低,同时原材料(白菜)丰富。
考点:区时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工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福建某学校(25ºN)某同学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9~11题。
【小题1】12月22日正午,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应调节∠a为()
A.23°26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一地理野外考察队从甲地到达乙地看到GPS接收机分别 显示的界面(“精度5.Om”表示误差值不超过5m)。据此判断下列问题。
【小题1】考察地在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黄土高原
【小题2】甲、乙两地的昼夜状况是
A.甲为白昼,乙为黑夜
B.甲为黑夜,乙为白昼
C.甲、乙均为白昼
D.甲、乙均为黑夜
【小题3】甲乙两地之间的行进线路全程相对高度
A.最大不超过233m
B.最大不超过228m
C.最小不小于218m
D.最小不小于213m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中的经纬度(36°N,107°E)可以正确定位。华北平原位置为114°-120°E,33°-40°N;
内蒙古高原位置为100°--120°E,40°N;长江中下游平原位置为110°-120°E,30°N,也可以根据显示的高度排除AC,再根据纬度位置可以排除B.故D正确。
【小题2】GPS接收机显示的日期为3月21日春分日,这一天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日出6时日落18时,而这个时间仅仅指的是地平面上的地点看到的日出日落时间,而海拔较高的地方则看到的日出较早日落较晚。所以根据显示是时间甲地18时左右,有可能位于白天,而乙地时间较晚,可能为黑夜故A正确。
【小题3】据题干中提到的“精度5.Om”表示误差值不超过5m,及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差为1532-1308=224米,误差不超过5米,则两地相对高度范围为(224—5)至(224+5)之间,即最小不小于219米,最大不超过229米故D正确。
考点: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学生的获取信息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3年9月23日,东营某高中地理小组测得北京时间12:02左右日影最短且太阳高度角是54°,这所学校大致的经纬度是( )
A.120°30'E 54°N
B.120°30'E 36°N
C.119°30'E 54°N
D.119°30'E 36°N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日影最短即太阳高度最大,为一天中的正午,当地地方时为12:00,此时北京时间为12:02,因此可知该地经度为119°30'E;该地秋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54°,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该地纬度为36°N。
考点:地方是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壳物质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