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题《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原料、市场、劳动力 B.市场、政策、交通 C.劳动力、政策、原料 D.劳动力、市场、原料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有时会扩展到某类产品甚至某类产业。国内的产业转移叫做区域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叫国际产业转移。故选C。
小题2:A工厂的原料来自日本,中国加工,市场不在中国,而是日本。说明中国只是负责加工,显然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到中国加工,故A的区位因素是劳动力;B图显示原料配件全部来自韩国,在中国加工,而市场是面向中国的,说明这个汽车厂之所以到中国来生产,是因为中国有着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因为汽车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故它的区位选择是看好中国的市场。C图显示香港的企业利用大陆的原料,并且在中国加工,而市场是面向欧美市场,说明它来大陆建厂的区位是资源或原料和劳动力。故选D。
小题3:注意“共同目的”,工业区位布局的共同原因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题: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迅速发展而成的工业区,与我国乡镇企业相比,发展的主要条件基本相似的是
A.劳动力素质高? B.经济开放程度低
C.政府大力支持? D.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
2.我国乡镇企业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生产特点相似之处有
A.以大型企业为主? B.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C.资本集中程度高? D.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
3.从上述两幅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某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意大利新兴工业区的发展模式不同的是
A.我国企业的生产、运输、推销和信息收集都由同一个企业完成
B.我国企业的生产、运输、推销和信息收集都由联合企业完成
C.我国形成了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体系
D.我国的地毯生产已经实行了规模生产
参考答案:
1.C
2.D
3.A
本题解析:
1.意大利新兴工业区与我国乡镇企业相比,发展的相似条件是:大批廉价劳动力;经济开放程度高;政府的大力支持。
2.意大利新兴工业区有以下特点:以中小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生产过程大多是分散的;资本集中程度低;工业多分散在小城镇。
3.我国企业的生产、运输、推销和信息收集都由同一个企业完成,而意大利却形成了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60分)国家主席习近平2012年3月22日抵达荷兰,开启欧洲行,经贸合作是其此次出访的主旋律。习近平此行涉及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生个国家、7个城市,还将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欧局部区域图。
(1)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20世纪50年代后,鲁尔区的钢铁生产经济效益开始下降,钢铁生产向欧洲以外的子公司转移,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鲁尔区走向复兴采取的措施。(10分)
(2)法国南部是世界著名的葡萄产区,评价该地区发展葡萄种植的条件。(10分)
参考答案:
(1)原因:煤炭资源数量逐年减少;世界性钢铁过剩。(4分) 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拓展交通;加大科技投入。(任答3点得6分)
(2)有利条件: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所处西欧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先进。(8分)不利条件:夏季降水少,灌溉水源充足。(2分)
本题解析:
(1)鲁尔区煤炭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蓝剑的冲击等。导致生产效益下降。鲁尔区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治理环境污染,吸引新兴工业发展。拓展交通,加大科技投入。
(2)法国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有利于葡萄糖分积累。所处西欧地区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先进。有利于葡萄的生产。该地夏季降水少,气温高,雨热不同期,对灌溉水源需求量大。这是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条件。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某工业地域生产模式示意图可知,该地域工业集聚的突出优点是 
[? ]
A、增加钢铁产量,提高产品质量
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
C、减小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广东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方向示意图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小题2:简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小题3: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填正确项字母)。
A.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
B.建设用地紧张,土地成本上升
C.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D.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E.本地产业升级的需要? F.其他地区具有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
小题4: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中期 ;后期 ;地区差异
小题2: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上升 ;传统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下降 ;新兴产业始终居于主导地位
小题3:劳动 ; ABCE
小题4: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本题解析:
(1)人均GDP广东省为2381$,珠江三角洲为5594$,参照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人均GDP在1456~5460$之间为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在5460~13104$之间为工业化后期。(2)~(4)考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图》考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