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A.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12年5月10日,中国自主建造的深海石油钻井平台“981号”在中国南海开钻。右图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背斜构造有利于储油,由于石油较轻故石油储藏在背斜顶部处。图中①和③属于背斜构造,但海底石油是埋藏于海洋底层以下的沉积岩及基岩中的矿产资源之一。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南海是位于中国南部的陆缘海,南海地处热带,海中分布着许多珊瑚碓和珊瑚岛,南海和南海诸岛全部在北回归线以南,接近赤道,属赤道带、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量充沛、季风明显,故A、B错误。南海海底石油与天然气蕴藏丰富,据初步估算海底石油蕴藏量达二百亿吨。故C正确。地壳分为上地壳和下地壳,其中上地壳在海洋部分缺失,所以陆地地壳比海洋厚。
点评:本题以地质构造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地理图表的判读及其地理意义和中国边缘海,考查范围广但难度一般。解答本题时要注意:
1.地质构造分类:
1)褶皱:当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时,发生弯曲变形
分类:
a、背斜:岩层一般向上弯曲,常成为山岭
b、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常成为山谷
判断方法:由中间向两侧岩层由老到新的位背斜;由中间向两侧岩层由新到老的位背斜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2)断层:岩层发生破裂,并且岩断裂面两侧岩块由明显的错位、位移
上升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
下沉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向斜岩层蓄水好,水量丰富容易找”,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③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搬运掉了。
④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⑤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因为向斜是雨水汇集区)
3.地壳是指有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
下层富含硅和镁,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其中大陆地壳厚度较大,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国土资源部2012年4月28日发布全国土地石漠化报告显示,我国石漠化的总面积达到了11.35万平方公里,每年因为石漠化损失的耕地面积为30万亩。石漠化是在喀斯特地貌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荒漠化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土地逐渐被石头占据,90%的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下图为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依图判断,云贵高原形成发育过程的先后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小题2:石漠化地区集中在云贵高原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④地表径流缺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云贵高原主要是石灰岩底,石灰岩是海相沉积岩。地质历史是汪洋大海,海底矿物质的不断沉积形成石灰岩,后地壳上升隆起形成高原,由于气候湿热,当雨水或者地下水与地面碳酸盐类岩石接触时,就会有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选B正确。
小题2:云贵高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降水,且集中在夏季,湿热的环境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解;受流水侵蚀的作用强,土层薄,水土易流失;加之不合理的农业活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而形成更大面积的石漠化。选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某条河流流域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
小题1:关于图示地区地质构造或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容易找到地下水
B.③地容易找到石油、天然气
C.①处为向斜,②处为背斜
D.①处的山地是由丁内力作用形成的
小题2:如果图中丁处能形成城市,则下列城市可能是形成于该处的是
A.波士顿
B.孟买
C.新加坡
D.杭州
小题3:有关图示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若在亚洲,则一定是温带季风气候区
B.该地区若在非洲,则一定是热带季风气候区
C.最适宜建水库的位置是图中的丁处
D.图中的湖泊是咸水湖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层弯曲判断①③处岩层向下弯曲为背斜,②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是储油构造,向斜为储水构造。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水运、军事防卫三个方面,其中水运包含河流交汇处,河流航运的起讫点,河口位置等。丁位于河口位置,杭州位于钱塘江口。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该山的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为亚洲,则一定为温带季风气候,若不是亚洲,有可能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适宜建水库的位置时乙,丁处水流缓慢;图中湖泊为淡水湖。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题《地图》试题巩固(2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