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10分)【地理—环境保护】
读“2014年2月21日至22日华北地区雾霾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静稳天气背景下,弱东南风往往加剧华北平原西部的雾霾污染,分析其原因。(4分)
(2)工业生产是华北地区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指出减轻工业污染的主要措施。(6分)
2、综合题 【选考三?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PM2.5(10)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中直径≤2.5(10)微米的微粒物,也称为可吸入颗粒。它作为水汽的凝结核,是云、雾、霾的形成因子。雾与霾可相互转化,其区别在于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材料二: 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相继多次自北向南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有专家指出,中国部分地区的雾99.9%的情况是霾。下表为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我国部分城市2012年平均PM10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
国际标准
| 海口
| 香港
| 南昌
| 北京
| 兰州
|
20
| 38
| 50
| 79
| 121
| 150
|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东部地区冬半年自北向南大范围爆发雾霾天气的原因。(6分)
(2)专家称,我国走出“霾”伏至少还需20年。请对治理此大气污染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加大宣传教育除外)。(4分)
3、综合题 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充斥着人类生活的空间,产生了全球性的或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垃圾已成为城市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目前,许多城市对垃圾采用填埋方式处理。该方式简便、省
? 钱,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你认为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法国有位哲人说:“垃圾是摆错了位置的财富。”对此,你如何理解??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表示的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的处理系统示意图。在以下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选项,
? 完成方框内未填的内容。
A、肥料B、做工业原料 C、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D、回收处理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填字母)
4、综合题 ? 目前我国的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加剧;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地区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地区荒
? 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酸雨的主要危害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三点即可)。
5、综合题 读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关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2000年前人口、资源和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
(2)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造成的后果是①使土地_______________;②使森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使水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使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导致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
(3)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