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环境与环境问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A、C、D选项中的做法均会对环境产生破坏,这与绿色经济的理念不符。选B正确。
小题2: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指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需要共享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京都议定书》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选C正确。
小题3:注意题干问的是有利于遏制全球变暖的做法,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遏制全球变暖。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环境保护】读下图,图甲显示2009年前后各国的每年伐林率,图乙为X地区某块农用土地的有机物、氮及钾的含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2009年前后伐林率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纬度的?(类别)国家,这些国家多数因为 而伐林。(3分)
(2)X地采用迁移农业方式耕作,请简要分析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的变化情况, 并解释原因。(3分)
(3)图甲中X地森林被毁的根本原因是?(2分)
(4)我国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森林面积净增2054.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由18.21%提高到20.36%,这主要是由于?和?(2分)
参考答案:(1)低( 1 分) 发展中或欠发达( 1 分) 开荒种粮或出口木材( 1 分) (2)土地被开发和焚烧后,土壤中的有机物、氮和钾含量呈下降趋势。( 1 分)原因:开荒耕作后,农作物耗费了土壤中的氮、钾元素;( 1 分)森林破坏后,水土流失加剧,养分流失严重。( 1 分)
(3)人口的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2分)
(4)植树造林,退耕还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列题。?
小题1:图中①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
B.沙漠化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C.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D.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
小题2:下列污染物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是
A.建筑工地扬尘
B.家庭炉灶排放废气
C.汽车排放废气
D.工业排放废气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只能是沙漠化问题;②分布在西欧发达国家最多,很可能是酸雨问题;③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和亚洲的横断山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在中国的黄土高原至云贵高原一带较多,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⑤分布在沿岸海域一带,应该是海域污染问题。
小题2:西欧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数字①~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对应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由于煤炭开发利用引发的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
A.采煤导致地下采空区地面塌陷
B.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自燃
C.煤炭运输中的粉尘污染
D.火电站造成的空气污染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分类。环境问题按性质分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及资源枯竭。B、C、D项都属于环境污染,只有A属于生态破坏。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造成臭氧层空洞
③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④许多物种灭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
大面积的砍伐森林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水土流失严重,环境恶化;许多物种灭绝。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地球运动及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