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1990-2010年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城镇人口变化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有关1990-2010年期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下降 ?②城镇建设用地不断减少
③乡村用地比重总体减少?④乡村人口比重有所减少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E.建设用地将逐步演化为农业用地
F.劳动力向第一、二产业大量转移
G.促进了经济开发和信息广泛交流
H.城市中心必将会被工业用地占据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表中数据反映的是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和城镇人口比上一年扩大增长的幅度,只要百分比为正值,就表明城镇面积在扩大,城镇人口在增加,数值的减少只能反映增长的速度有所减缓,但一直在增加,城镇用地比重不断增加,乡村用地比重则在减少,城镇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则乡村人口比重有所减少,故答案选D。
2.城市化促进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故A错误,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答案B错误,城市建设促进了经济开发,人员物质的流动将促进信息广泛交流,故答案选C,城市中心一般发展为商业用地,工业生产对环境污染较大,一般布局在城市外围,故答案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2.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E.①②
F.①③
G.②③
H.①③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1.根据图示的城市人口比重判断②阶段为城市化迅速发展时区,故可能出现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故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故A错误;
2.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故处于②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处于③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下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D.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E.文化教育
F.家庭婚姻
G.工程建设
H.收入差距
I.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G.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参考答案:1. C
2. D
3.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和人口迁移。
1.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四川盆地,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丙地位于珠江三角洲,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体是20~34岁的人,这些人迁移主要是务工经商,这说明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经济因素。
3.甲年龄段表示新出生的人口,其父母对应的是乙年龄段的人群,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点评:是人口迁移的典型性试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难度一般。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图4是我国东部季风区的某区域图,读后回答下面各题。
1.城市①、②、③的规模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2.影响北部地区城市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3.经过③城市的交通干线在修建时的主要限制条件是4.城市①和④的气候差异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E.地形和气候
F.地形和河流
G.气候和河流
H.矿产和交通
I.沿线河网密布
G.沿线冰川广布
沿线地势起伏大
沿线多沙漠
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高,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多
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高,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少
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低,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多
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低,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少
参考答案:1. A
2. B
3. C
4. D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①处位于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交汇处,等级最高,③处只有国道经过,等级最低。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北部地区城市密集,主要是沿河谷分布,所以主要受地形和河流的影响。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3.③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交通干线在修建时的主要限制条件是沿线地势起伏大。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4.①位于北方地区,④位于南方地区,所以①市的一月均温比④市的低,①市的年降水量比④市的少。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演化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有关1985~2000年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空间结构变化叙述错误的是2.推动本地区近年来空间结构变化较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大、中、小城市均发展较快
B.城市空间结构日趋复杂
C.城市由点状发展成为岛状
D.该区域与外界联系减弱
E.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F.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G.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H.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长三角的城市化。
1.从图中特大、大、中、小城市的数量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它们的数量都有较
大的增加,故均发展较快;到2000年该区域形成城市群,呈岛状,开放程度加大,与外界
联系更加密切。故D项说法错误。
2.这种变化是在自然条件没有较大变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长三角地区原有的第一产业不断向第二、三产业升级调整,促使其不
断变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