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等值线图》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A.我国北方地区多沙尘天气 B.图示③地沿海吹西南风 C.我国西南地区地震灾害多发 D.我国台湾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一年中气温日变化的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参考答案:1.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图1为我国天津市不同季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其中图甲为“1985年7月6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乙为“1984年12月18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B
小题6:B
本题解析:
小题1:有图中等值线变化趋势可知:图甲中O点温度大于26度小于27度,图中M点的温度大于30度小于31度,根据交叉相减的原则可判断两地温差的范围介于3度到5度之间。故本题选D。
小题2: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图乙中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西北风。因为低温气压高,高温气压低,故 P点左侧为高压区,右侧为低压区,气压梯度力水平向右,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风向右偏,为西北风,如下图所示(虚线为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实线为风向):


小题3:对比上面图甲和图乙:
A.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夏季强度更大,不对。应改为冬季强度更大。
B.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冬季强度更大,正确。因为冬季城郊之间温差更大。
C.天津市近地面等温线夏季更为密集,不对。等温线的密集程度除了看等温线的条数,还要看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的温差。?
D.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是完全相反的,不对。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变化趋势在冬夏两季具有一致性。
小题4:由图可知:天津市近地面气温郊区比市区低,其原因与城市热岛效应有关,与纬度差异无关。
小题5: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M、N处气温低气压高,O处气温高气压低,根据高压上凸低压下凹的规律,所绘M、O 、N一线近地面等压面的剖面线如下图所示:


小题6:天津市近地面对流层大气运动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热力环流的成因,即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下图中A、C、D中大气运动的方向弄错了,只有B选项正确。
A B ? C D
点评:本题组试题考查的知识面广,把热力环流的原理,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等知识点考查的淋漓尽透,有较高的区分度,不失为组好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冬小麦为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下图是某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作物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日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影响M、N两地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洋流
小题2:在该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M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是
A.逐渐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影响冬小麦生育期的直接原因是热量,从图中冬小麦生育期日数分布可以看出,总趋势是纬度越低日数越少。M、N两地纬度相同,热量差异主要是因洋流引起的,M地附近有暖流经过,热量条件较好,冬小麦生育期日数较短(120天以内),N地附近有寒流经过,冬小麦生育期日数较长(140天以上)。故选D。
小题2:冬小麦为每年秋季播种,次年春末夏初收获,在该地区冬小麦生育期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先是远离M地,后是接近M地,所以M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状况是先减小后增大。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大气的热状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