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亚洲某区域图。

资料二:
? 泰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2010年接待外国游客1570~1580万人次,带来收入5800~6000亿泰铢。2011年持续4个多月的水灾给泰国南部地区的旅游造成较大影响,预计到泰国南部观光旅游的游客将减少3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损失约为200多亿泰铢。
(1)描述泰国的地理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西南季风影响,泰国每年5~10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3/4。简要说明西南季风的形成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资料和所学地理知识,简述旅游业发展对泰国经济的意义。分析此次水灾对泰国旅游业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地处亚洲东南部(或位于东南亚);位于5°N~20°N之间(或位于低纬度;或位于热带地区);南临泰国湾(或南临太平洋)。
(2)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来自南印度洋上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为西南方向的风。
(3)意义:带动区域相关行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为国家创汇、创税。
不利影响:使旅游收入降低,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四种气候类型中,表示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的是:(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图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B图终年高温多雨,表示热带雨林气候;C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下,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D图最低月温在0°C以上,降水量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气温、降水曲线柱状图的判读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性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2分)

(1)以上四幅图中,表示下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特点的是________。(2分)
(2)北京的气温年较差为31.2℃,华盛顿(38.8°N)的气温年较差为25.3℃,北京的年较差大于华盛顿的主要原因是北京______。(2分)
A. 受海洋影响大 B.受暖流影响大
C. 受地形因素影响大 D.受季风环流影响大

(3)上图A、B、C洋流的水温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B,C海域盐度高的是 ,其中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上图中的大陆西海岸多火山和地震活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2分)
(5)图中D海区是世界著名的 渔场(2分),解释其形成原因。(6分)
(6)某集装箱船由上海洋山港出发,于10月4日经日本横滨(140ºE,35ºN)向北之后,大致沿纬线驶向美国旧金山(122ºW,37ºN),则此段航向____(顺/逆)水(2分),____(顺/逆)风(2分)。
(7)下列沙漠中,与美国南加利福尼亚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相似的有( )(2分)
①塔克拉玛干沙漠 ②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西南非洲纳米布沙漠 ④南美阿塔卡马沙漠 ⑤撒哈拉沙漠 ⑥中亚卡拉库姆沙漠 ⑦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
A.①③⑤⑦ B.①②④⑦ C.②③④⑤ D.④⑤⑥⑦
(8)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美国西海岸降水南少北多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B (2分)
(2) D (2分)
(3) C>A>B (2分) C.(2分) 有增温增湿作用 (2分)
(4)该地区处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5)纽芬兰(2分)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2分);大陆架广阔(温带浅海)(2)(2分);河流汇入(2分)。
(6)顺, (2分) 顺(2分)
(7)C (2分)
(8)美国西岸受三圈环流控制,(2分)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2分),由南向北,西风的影响作用逐渐加强。(2分)
或答:美国西岸南部地区常年受副高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2分
西岸中部受副高和西风交替空制,夏季少雨,冬季湿润,降水居中2分
西岸北部全年西风控制,全年湿润,降水最多2分.
本题解析:
(1)甲地位于30°-40°N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读四副图中气温和降水资料可判断,A为温带季风气候,B为地中海气候,C为温带海洋气候,D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2)北京比华盛顿距海远,受海洋的影响小;沿岸不受暖流影响;两地海拔相差不大;但北京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加剧严寒,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气温更高,所以年较差大。
(3)三洋流是水温的高低主要受纬度影响,C纬度最低,温度最高;B纬度最高,温度最低。C海域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所以盐度高,而B海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B洋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应为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
(4)大陆西海岸处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5)D海区位于纽芬兰岛附近,属于纽芬兰渔场;其成因联系该海域形成丰富饵料的原因去分析。该海域位于寒流与暖流交汇,海水上泛,把下面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形成丰富饵料;大陆架广阔,太阳光照照射到海底,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形成丰富饵料;河 流汇入,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形成丰富饵料。
(6)此纬度带属于西风带,受西风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是顺风顺水。
(7)美国南加利福尼亚沙漠是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和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沿岸形成荒漠,而澳大利亚大沙漠、西南非洲纳米布沙漠、南美阿塔卡马沙漠和撒哈拉沙漠西侧都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和沿岸寒流的影响,降水少,形成荒漠, 但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中亚卡拉库姆沙漠都是因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形成荒漠;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是因西侧高山对西风的阻挡,降水少。故选C。
(8)从美国西岸所受的环流去分析,北部主要受西风带的影响,从西侧海洋带来丰富水汽,降水多,且由北向南,西风带影响时间越来越短,所以降水由北向南减少,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降水少,且由南向北控制时间越短,所以降水南向北降水减少。
考点:气候、洋流、渔场、大气环流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印度洋西北部海域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8分)

(1)判读此时北印度洋的盛行风向,解释该盛行风向的成因。(4分)
(2)分析该季节B.C两地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此时北印度洋盛行西南风(2分)成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印度洋上的气流吹响亚洲大陆,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风(1分);此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季风(1分)。
(2)B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1分),成因:该季节受内陆信风带的控制(1分);C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1分),成因:该季节受来自低纬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1分)。
本题解析:
(1)此时北印度洋洋流按顺时针方向流动,应该是北半球的夏季,盛行西南风。成因从南亚季风的成因来解释,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2)BC两地气候类型不同,B地为热带沙漠气候,C地为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从气温和降水量方面来描述,成因按气压带、风带和季风来解释。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综合运用 。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7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新疆某地区地形状况及风向频率,甲地有大片的绿洲,每年大风日数约160天左右,年平均风速达到6.2米/秒,是我国最早进行风能开发的区域。

(1)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分析甲乙之间夏季盛行西北风的原因。(8分)
(2)从地形特征的角度,分析甲地多大风的主要原因。(8分)
(3)评价甲地发展风力发电的条件。(12分)
新鲜葡萄直接在太阳光下暴晒,制成的葡萄干会发酸。乙地区夏季利用荫房晾制的葡萄干享誉世界。荫房是指状如碉楼的土坯建筑,四壁镂出密密麻麻的洞孔,在房内设置挂架,以挂晾葡萄。

(4)从当地气候条件的角度,说明乙地夏季利用荫房晾制葡萄干的理由。(9分)
参考答案:
(1)甲地以绿洲分布为主(1分),乙地以沙漠分布为主(1分),由于沙漠的热容量较绿洲小(2分),夏季增温较绿洲快(2分),在乙地附近形成热低压,即甲地(海平面)气压高于乙地,风从甲地吹向乙地(2分)。
(2)甲地位于两山之间的谷地(2分),且谷地为西北—东南走向(2分)。盛行的西(北)风(或答“与谷地走向一致的气流”,2分)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速度在谷地加快,导致风大(2分)。
(3)有利:风能资源丰富;地价低;人口稀少,移民费用低;风电开发历史悠久;离北部电力需求地(市场)较近。 (每点3分,任答3点即可,共9分。)
不利:资金缺乏:技术落后;生态环境较脆弱。(任答1点即可,3分。)
(4)该地降水稀少(1分),夏季光照强度大且时间长(或白昼长,太阳高度较大)(2分),多干热风(2分),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2分),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2分)。
本题解析:
(1)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地表受热较多的地方,气流膨胀上升,形成低压,地表受热较少的地方,气流冷却下降,形成高压,在近地面上形成从高压吹向低压方向的风。图中甲、乙两地的下垫面不同,二者分别为绿洲和沙漠,夏季受热状况不同,造成二者之间的气压差异,从而形成从甲地吹向乙地的西北风。
(2)从甲地向东和向西海拔高度增加,因此该地为谷地地形,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地处于我国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加之狭管效应的影响,风速在谷地加快,导致此地多大风。
(3)风力发电的条件评价可从风能资源、地价、移民费用、开发历史、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回答,注意评价类题目既需要评价有利条件,也需要评价不利条件。
(4)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光照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多大风天气,荫房四壁的孔洞既便于通风,又避免阳光照射导致葡萄干发酸。
考点:热力环流、季风、风力发电的条件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