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M为纬线,弧线N为晨昏线,阴影为黑夜;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20°E;甲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0°。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若图中乙点此时的太阳高度是5°,则乙点的地理纬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
A.(120°E,20°N)
B.(60°W,20°N)
C.(120°E,23.5°N)
D.(60°W,23.5°N)
E.76.5°N,30°
F.80°N,30°
G.76.5°N,10°
H.75°N,35°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题意可知,图形中北极点在乙点的上面,120°E是夜弧的中央经线,那么60°W的地方时为12点,太阳直射在60°W上;此日甲地刚好极昼,位于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40°,推知此时太阳直射20°N。选项B正确。
2.此时太阳直射20°N,甲在晨昏线的纬度最高点,其纬度是70°N;甲地的太阳高度是0°,乙地的太阳高度是5°,甲乙都在0点经线上,推知甲乙两点之间相差5个纬度,所以乙在75°N上;正午太阳高度是35°。选项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高度的计算。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为中、美两国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两国的比例尺相同),读图回答题。
1.图中A地的描述正确的是是2.比较中、美两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的气候类型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B.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D.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
E.两国所跨纬度范围大致相同,热量条件相似
F.两国的降水分布情况相似,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G.两国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会受到台风(飓风)的影响
H.两国的地形特点相同,山地多,平原少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通过中、美两国地理位置重叠对照图中的A点位置判读,可知A大概在我国的内蒙古的西部、甘肃的河西走廊一带,其气候类型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个区域我国没有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这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与美国本土都不存在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故选A C D的说法均是错误的,只有选项B是正确的
2.根据所学的中美两的相关地理知识结合两的重叠图可知,选项A B D的说法均是明显错误的,只有选项“C.两国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节会受到台风(飓风)的影响”是正确的
考点:区域差异的对比
点评:本题通过对中、美两国地理位置的叠加图的判读,考查考生对中美两的区域差异的理解,试题属于一般性的基础题目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亚洲气候特点的是:
A.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D.类型较单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亚洲的气候。亚洲跨纬度范围广,东西海陆差异大,且地势起伏较大,故
气候类型复杂,D项不属于亚洲的气候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根据地震波的传播,当陆地上发生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只左右摇晃
D.只上下颠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特征。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纵波和横波都能在固体中传播,故判断地震发生时,对陆地上而言,纵波先到达地表,故人们感觉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晃。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纵波和横波特征的差异即可判断,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AB为昏线,A纬度为70°,C为AB的中点,此时北京时间为20时。回答:
1.C点的经度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0°E
B.150°E
C.165°E
D.90°W
E.此日为二分日中的一天
F.此日C点昼短夜长
G.此时ACB所在的平面与经过C点的经线圈平面间的夹角(锐角)为20°
H.AB的长度与赤道等长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根据题意可知C点位于赤道上,且为18:00,所以选C。根据题意可知,这一天直射点在20°S,C点位于赤道上昼夜等长;AB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