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读甲、乙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图4),回答1-3题。
1.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2.造成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3.属于甲类型的国家有
A.原始型
B.传统型
C.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D.现代型
E.经济水平
F.教育水平
G.历史条件
H.自然条件
I.尼日利亚
G.印度
泰国
日本
参考答案:1. D
2. A
3. D
本题解析:1.根据甲图可知,新生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所以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2.甲是发达国家,乙是发展中国家,推动人口增长模式变化是生产力水平。
3.根据甲图可知,新生人口比重小,老年人口比重大,是发达国家。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6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6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参考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2分)
(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
风沙在此沉积。(2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2分)
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2分)
(3)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
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
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
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
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本题解析:
(1) 由题干的信息,沙丘形成的原因有两种形式,一是河流从黄土高原带来,另一种是风从黄土高原带来。但遇地形阻挡,逐渐沉积下来。
(2)学会从题干的信息获到答案,地形对风有两种作用,一是加剧风强度,一是减少风的强度,当地形有利于风通过时,是加剧,当地形阻挡风通过时,是减弱。由题中春冬季节可得,主要是冬季风影响,加之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该城市处于河谷中,河口上。地形通道与风向一致,加剧了风速。
(3) 不管选择那种观点,你都应从该事物的地理环境去思考,从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地形等观点分析。但要注意的是你写的观点与依据应有必然的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图完成23题。

图示反映出循环经济具有的效益有
①环境效益
②经济效益
③生态效益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变废为宝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作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高中生,举手之劳可以做的有(?)
①用淘米水浇花;? ②步行或骑自行车上学;
③用洗衣服的水冲厕;? ④使用一次性餐具;
⑤大量互赠明信片贺卡;? ⑥分类投放垃圾;
⑦用塑料袋购物;? ⑧使用节能灯
A.①③④⑥⑧
B.②③⑤⑥⑧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③⑥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地人的需求,也不破坏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故应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加重白色污染,④错误;大量互赠贺卡浪费森林资源,⑤错误;用塑料袋购物导致白色污染,⑦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学生需要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完成下题。
1.从③到④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2.从①到②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规律)
D.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E.热量
F.海陆分布
G.海拔
H.水分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从③到④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2.由图可知,从①到②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结合示意图联系课本知识即可作答。地理环境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叫做水平地域分异,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