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A.风向为本地盛行风向 B.晚九时不宜户外锻炼 C.大气污染物易于扩散 D.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据日出日落时刻分别接近于6时和18时可知,该日应接近于二分日A错误;该日华北地区昼长大于12时,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再根据明日比今日昼长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B错误;地球公转速度无法判断D错误。太阳直射北半球故北极点附近有极昼C正确。
【小题2】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区,当地盛行风向为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而图中显示风向为东北风A错误;该日相对湿度较大,与最宜人的相对湿度差异较大,故不宜户外锻炼B正确;由于风力较小,所以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C错误;气温显示17℃,不用着厚外套加毛衣D错误。
考点:考查地球运动规律及季风。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以及运用和调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各题。
【小题1】如果该图表示热力环流,③、④两处位于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气压高于③处
B.②处气温高于④处
C.③处气温高于④处
D.③处气压高于④处
【小题2】如果该图表示低纬度环流圈,③、④两处位于近地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③处终年高温多雨
B.④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C.b风带为东北信风带
D.④处为赤道低气压带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气流的运动方向,判断四点的气压大小关系为P3>P4>P2>P1,温度关系为T4>T3>T2>T1。
【小题2】若该图为低纬度环流圈,则④处为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控制之下终年高温多雨;③处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控制之下终年炎热干燥。b处的风向不确定,若北半球,则是东北信风带,南半球则为东南信风带。
考点:热力环流、气压带与风带。
点评:热力环流中气温、气压的比较及气压带风带的判读,难度中等。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
(1)图中数字①表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该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是 。
(2)图中B风带的名称是 ;该风带的风向是 ;在北半球大陆西岸,常年受
B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特点是 。
(3)气压带和风带具有一定的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北或南)移。
参考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 (2分)
高温多雨 (2分)
(2)盛行西风带(或中纬西风带或西风带) (2分)
西南风 (2分)
温暖湿润(或温和多雨) (2分)
(3)北 (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该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该气压带影响下的气候为高温多雨;
(2)B风带为西风带,风向为西南风,该风带影响下的气候为温和多雨;
(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的。
考点: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点评: 难度较小,属于基础性题型。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海岸线非常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内陆的狭长海湾,形成这种海岸线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板块挤压
C.冰川侵蚀
D.地壳下陷
【小题2】甲地气候要素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差异明显,主要是受( )
A.气压带的影响
B.夏季风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洋流的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沿海。由于地质时期受冰川下滑侵蚀影响,形成许多峡湾,C对。不是流水侵蚀,A错。板块挤压、地壳下陷不是形成原因,B、D错。
【小题2】结合前面分析,该地由于沿岸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同纬度的大陆东岸受寒流影响,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差异主要是洋流的影响,D对。气压带、夏季风、地形不是主要因素,A、B、C错。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不同区域气候差异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列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 1月平均气温 | 7月平均气温 | 1月份降水量 | 7月份降水量 | 年平均降水量 |
| 19° | 28° | 20 mm | 590 mm | 1780 mm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格中的气候资料可知,1月的均温大于15°,为热带气候,又年降水量多,且集中在夏季,可判断此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应分布在孟买和曼谷。而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罗马属于地中海气候,莫斯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悉尼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选C。
小题2:因该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所以河流的季节变化大,但冬季不会出现断流,因气温较高,也不会出现凌汛现象。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区域生态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