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北京市某中学于2014年暑假期间去内蒙古自治区A地(锡林郭勒地区)附近进行“7月,我们一起去草原”的科学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10分)

(1)概括上图所示区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2分)
材料一 阿斯哈图石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花岗岩冰石林地貌为其主要特色之一。
(2)简述阿斯哈图花岗岩冰石林地貌的主要形成过程。(3分)
材料二 内蒙古自治区某种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方式如下图所示),相对集中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3)指出内蒙古自治区该种能源资源的名称,并说出该种能源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3分)
(4)针对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指出学生夏季游学时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任选其一,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
(1)该区域年降水量大体自东南向西北减少(1分),年降水量分布范围大致在200-500mm之间(1分)。
(2)岩浆侵入(侵入作用)(1分);地壳抬升(1分);冰川侵蚀(1分)。
(3)风能资源(1分)自然原因:临近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冬季风源地),西北风强劲(1分);地势起伏小,风能丰富(1分)。
(4)防晒霜(防晒用品)、较厚衣物、常用药品如风油精等(1分)(合理酌情给分);
例:防晒霜:内蒙古地区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1分);
较厚衣物:内蒙古地区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
(1分)(合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中降水量线的数值变化规律可以推断出该地降水大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根据图中降水量线的数值大小可推断出该地年降水量范围大致在200-500mm之间。
(2)组成该地貌的岩浆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内部后冷却凝固而形成的,随着地壳抬升,这种岩石露出地表,在冰川侵蚀作用下形成图中景观。
(3)图中景观为风力发电设施,所利用的是风能资源。该地区位于我国内蒙古,临近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西北风强劲;地势起伏小,对风力阻碍小,因此风能丰富。
(4)内蒙古地区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烈,应携带防晒霜;该地区夏季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应携带较厚衣物。
考点:等值线判读、地质作用、风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
E.环节①使大气温度升高
F.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G.环节③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H.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有关
I.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G.洋流②具寒流性质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洋流④动力为西风
参考答案:1. B
2. D
3.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大气环流。大气环流中近地面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所以G气压高,H气压低,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状况相反,E气压高,F气压低;越往高空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所以F处气压比G处低;E处气温比H处低,水平气流②和等压线斜交,不是正东正西方向。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图示为水循环,则③为蒸发,①为降水,④为水汽输送,②为径流。则水汽输送的距离与地表形态有关。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洋流①④为暖流,②③为寒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洋流④的主要动力为东南信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图是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16~17题。
【小题1】A、B、C、D、E、F、G表示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
A.A、B、E、F B.A、B、C、G
C.C、D、E、F D.B、D、E、F
【小题2】E洋流沿岸流经地区气候类型依次分别为
A.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