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该图为某两河口图,阴影为海域部分,回答问题。
1.两河河口处共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①雨热同期?②地形平坦?③土地沙化严重?④海岸退缩严重2.下列关于两河流下游地区人文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E.两河下游航运发达
F.①河人口稀少,②河人口稠密
G.①河下游盛产黄麻,②河下游盛产棉花
H.①河沿岸植被是常绿硬叶林,②河沿岸是落叶阔叶林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从图示的经纬度位置与海陆轮廓可以判定①、②分别位于恒河和黄河河口,它们的气候类型都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河口的地势都比较平坦。故选A
2.黄河的下游的航运不发达,故选项A错。①、②两河的河口地区都是世界人口稠密区之一,所以选项B也是错误的。恒河地区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为热带季风林,故选项D也是错误的。恒河下游是世界黄麻的主产区,黄河下游是我国的五大商品棉产区之一,故选项C是正确的。
考点:不同区域之间的特征比较
点评:本组题的关键是对这条河的河口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比较熟悉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满、维吾尔、藏族人口都超过400万
B.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30%
C.各民族分布有大聚居、小杂居的特点
D.在全国总人口中,少数民族约占20%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5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除壮族外,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族。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有内蒙古、宁夏、新疆、广西、西藏,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45%。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为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全国总人口中,少数民族约占8%,汉族约占92%。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在内蒙古的经济版图上,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呼包鄂区域被誉为内蒙古的“金三角”地区。新兴的鄂尔多斯市在丰富的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资源基础上工业迅速崛起。
材料二:呼包鄂附近区域图

材料三:2011年鄂尔多斯市工业产值增加值构成图

(1)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是?,
其形成的原因是?。(2分)
(2)河套平原形成“塞上米粮川”优势条件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环境问题是?。人为原因是?。(3分)
(3)简述呼包鄂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3分)
(4)鄂尔多斯市规划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根据材料三,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最适宜选择的三类工业部门?、?、
?,理由是??
?。(5分)
参考答案:(13分)
(1)自西向东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1分)?从西(东)向东(西)距海
(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减弱)(1分)。
(2)黄河的灌溉水源(1分);?土壤盐渍化(土壤次生盐碱化)(1分)?大水漫灌(1分)
(3)接近黄河水源地;有煤炭、天然气、稀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路交通便利;
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劳动力廉价;离京津唐市场距离近。(答对3点得3分)
(4)电力工业(1分);?炼焦工业(1分);?煤化学工业(1分)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生产联系,增强协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共同利用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任答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有北部的阴山山脉、中部的河套平原和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图示等降水量呈自东向西递减,且图示河套平原地区降水量较两侧偏少,主要从夏季风的影响和地形的阻挡等方面分析。
第(2)题,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降水不足,进行改造的方式为引黄河水进行灌溉,可能引发的问题有下游水资源短缺,及大水漫灌导致的土壤盐渍化等。
第(3)题,呼包鄂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区位条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地理位置优越性、交通的便捷性、资源的丰富程度、市场的广阔性、廉价劳动力、政府政策等方面分析。
第(4)题,鄂尔多斯市规划新建一个工业园区,根据材料三,从产业链构建的角度考虑,最适宜选择的三类工业部门为电力工业、炼焦工业、煤化学工业,理由可从工业集聚的效应分析,如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加强生产联系,增强协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共同利用技术及基础设施,降低成本等。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地形区的名称、分布状况是以空间位置为线索进行描述的。(2)在河流总体流向之中把握某一段的流向,描述河流水文特征,首先要清楚河流水文特征的四个方面,然后结合该河流进行具体分析。该河段属于黄河上游,流量大;尚未流经黄土高原,所以含沙量比中下游低,但黄河上游地区植被条件较差,此段河流的含沙量比一般河流高;有结冰期,并必须提及此河段的凌汛现象;水位变化大。(3)分析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规律,容易得出河套平原年降水量自西向东逐渐增多,且在150~400mm之间的结论。原因自然是距海远近所致。(4)干旱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降水就成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灌溉农业区,灌溉水源就是黄河水;灌溉农业容易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次生盐碱化和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图,判断33—35题。

33.B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A附近河段,可能原因之一是
A.A附近河段工业发达,污染严重,B河段附近没有工业污染
B.A河段支流多,B河段支流少
C.B河段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比A河段强
D.A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B河段
34.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A.都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乙以土地荒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
35.C河段的支流和水系的密度明显大于B附近河段,原因是C河段
A.附近地区的地形平坦,而B河阶段附近地区地形起伏大
B.流经半干旱地区,流水对地表的作用比B河段附近强
C.附近地区地形更为破碎
D.位于B河段的下游
参考答案:
33.C
34.D
35.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30°N纬线上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示N湖泊水面与M山峰的相对高度较小值,多出现在2.图示x海区与Y高原分别位于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E.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F.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G.南极洲板块美洲板块
H.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参考答案:1. A
2. D
本题解析:1.由图可知,图示地区为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N湖受水源补给,湖面水位上涨,与M山峰的相对高度较小,所以答案为A。
2.看图可知,x海区为地中海,Y高原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分别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所以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