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秋分日后逐渐变大
B.春分日后逐渐变大
C.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D.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秋分日后,太阳直射点进入南半球,并向南移,故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出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但赤道到南回归线范围内的变化不符合,A错误;春分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B错误;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南半球出现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C正确;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而不包括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的范围,D错误。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能利用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根据上图,写出甲、乙、丙三地的坐标
甲?;?乙?;?丙?
(2)丙地在乙地的?方向上;甲地在乙地的?方向上。
(3)如果甲地地方时为22时,则乙和丙的时间分别为
乙?;?丙?
参考答案:(1)甲(0°,45°W)?乙(30°N,135°W)?丙(0°,90°E)
(2)西南?东南
(3)乙为16时?丙为7时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是
A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B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显著
C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D地球自转线速度的纬度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运动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现象与黄赤交角的存在有关,所以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是黄赤交角的存在而产生的。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是由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的,其移动的周期为一个恒星年。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为一个回归年。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当重庆地区暑假开始时,地球公转至(?)附近
A.近日点
B.远日点
C.中点
D.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位置,7月地球公转在远日点附近,1月地球公转在近日点附近。当重庆地区暑假开始时,是在7月,所以是远日点附近。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