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区域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三大自然区是根据地形、气候两大因素划分的
B.我国的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C.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区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D.青藏高寒区与另两个自然区域划分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为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以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区域差异概况和主要的划分依据,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A、B两平原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的原因是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
B.夏季白昼时间长,日照时间长
C.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水分条件好
D.地势平坦开阔,地广人稀
小题2: 图示所在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为
A.小商品经营 → 个体私营企业 → 工业化 → 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 → 乡镇企业发展 → 工业化 → 城市化
C.资源开发 →大中型企业建立 → 工业化 → 城市化
D.对外开放 →外资企业建立 → 工业化 → 城市化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结合图示的地理轮廓判断,AB平原位于东北地区,由于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且地形平坦开阔,故利于机械化生产,商品率较高。
小题2:该区域是我国典型的传统工业区,故工业化的发展主要依靠传统大中型企业的发展。A模式主要反映我国温州等地的城市化模式;B为苏南模式;D为珠三角的城市化模式。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概况和区域城市化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3题。
? 
1、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③→④→②
D、④→①→③
2、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中国
[? ]
A、消费市场扩大
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
D、技术水平较高
3、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 ]
A、环境污染加剧
B、就业压力增大
C、人口向内地集中
D、产业升级加快
参考答案:1、B
2、A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8分)
材料一:2011年3月,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这个有着9840多万人的成渝经济区,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的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
材料二:成渝经济区位置图(图1)及成渝地区简图(图2)

(1)成渝经济区区别于其他三大经济区的位置特点是?,?。 (4分)
(2)图2中的等温线,属于?(一、七)月,M处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偏?(高、低),原因是?。(8分)
(3)据材料分析,与珠三角经济区相比,成渝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有政府支持、?和?。(4分)
(4)川气东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调配工程。该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最终到达上海。川气东送输送的天然气按开发利用角度属于?(常规能源、新能源),简述该工程对成渝地区经济的影响。(6分)
(5)《规划》为成渝经济区确定了五大战略定位之一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请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出合理建议。(6分)
参考答案:(共28分)
(1)内陆,西部地区 (1点2分,共4分)
(2)一?高?盆地地形,难以散热;北部有山脉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少(共8分)
(3)矿产、能源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廉价的土地。(每点2分,答 2点即可,共4分)
(4)常规能源?促进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共6分)
(5)在山区进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进行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共6分)
本题解析:
第(1)题,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相比较,成渝经济区的位置特点是地处内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第(2)题,根据图2中的等温线数值(2℃、4℃)可以判断,属于1月,由图可知,M处等温线向高纬凸,说明气温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偏高,原因与盆地地形、北部山脉阻挡冬季风有关。
第(3)题,本题考查区域发展的条件。成渝经济区矿产、能源资源丰富;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旅游资源丰富且富有特色;政策的扶持。
第(4)题,川气东送输送的天然气按开发利用角度属于常规能源、新能源,川气东送工程对成渝地区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获得经济效益等方面。
第(5)题,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建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山区进行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进行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保护珍稀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常规性试题,学生可借鉴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中部某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小题。

小题1:下列有关该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农民工向沿海地区流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减小
B.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迅猛增加
C.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
D.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均明显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