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地理知识点《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六)
A.乙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大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
参考答案:
小题1: D
小题2: A
小题3: 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甲位于东北地区作物生长期较短,乙位于长江三角洲,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强,所以海洋性较强,东北地区的降水和温度都比长三角地区少和低。故D项正确。
小题2: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比较肥沃。A正确;长三角地区由于河网稠密,故耕地较分散,B错误;该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较少,C错误;该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故以水田为主,D错误。
小题3:丁省为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而丙省为山东省,两者相比,丁省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比重小,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和差异,本题还可结合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比较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地区以________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2分)
(2)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6分)
地区 | 土壤类型 | 耕地类型 |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相比) |
甲地 | ? | ? | ? |
乙地 | ? | ? | ? |
参考答案:(1)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2分)
(2)(6分)
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相比)
甲地
黑土
旱地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乙地
水稻土
水田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多旱涝、台风等灾害;人多地少;地块破碎
本题解析:(1)图示甲地区为我国东北地区,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甲为东北地区,黑土广布,耕地类型分为旱地和水田,东北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故耕地类型主要为旱地,当地地广人稀,故人均耕地面积大。乙为我国南方地区,自然土壤为红壤,耕作土壤为水稻土,我国南方地区为湿润地区,故土壤类型为水田。由于人口稠密,故人均耕地面积较少。(3)乙地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变率大,且河网稠密,故水旱灾害多发;且由于人口稠密,耕地分布较分散,故生产规模较小,不利于机械化生产。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1995 ~2000年中国人口净迁移图?
材料二:图2:中国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示意图
材料三:四川省已有大小服装企业4000多家,从业人员近30万,形成了覆盖西服、时装、休闲装、童装等门类的产业基础。目前,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新建了一大批服装工业园区和服装批发零售市场。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各地服装企业向四川转移。
(1)从图1可知,1995-2000年中国人口的迁移方向大致是从东北的黑龙江、吉林和? 地区向?地区和西部边疆省份迁移,影响其迁移的主要是? 因素。
(2)从图2可知,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分布于? 地区,集中分布于此的优势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____等。
(3)从材料三分析,四川省吸引服装产业移入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4)说明服装产业转移对四川省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部;东部沿海;经济
(2)东部沿海;交通便利、技术水平高、工业基础好
(3)服装产业基础好;市场庞大;政策支持
(4)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吸引大量就业人口。四川省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增加。省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对城市化的影响:四川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广东省北部山区及粤东、粤西等地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现将与珠江三角洲地区联手,在当地划出专用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小题1:近年来,珠三角部分产业群向粤北山区转移,这一现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劳动力
B.环境和技术
C.交通和市场
D.原料和能源
小题2:下列农业生产模式中,适宜在粤北、粤西山区发展的是
A.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复种指数
B.建立杉木—果木—稻田—鱼塘的立体农业布局
C.推广基塘生产模式
D.大力发展天然橡胶、花卉、水果等高产值农产品生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近年来,出现有珠三角向广东边远地区转移的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珠三角的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地价高,使生产成本上升,而广东边远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地价低,使生产成本较低。故本题选A。
小题2: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原则,在山区适宜发展立体农业,故本题选B。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图22是我国沿113°E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1)A地形区是?,此地区常发生的灾害是??,近年来该地区国土整治中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是?。(3分)
(2)B地形区是??,目前,该地区较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2分)
(3)C地形区是?,该处具有特色的混合农业是?,近十几年来,这类特色农业生产规模不断?,其原因是:?。(5分)
参考答案:(1)(3分) 洞庭湖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退田还湖?
(2)(2分)南岭(1分) 水土流失(1分)
(3)(5分)珠江三角洲(1分) 基塘生产(1分) 缩小(1分)。
其原因:①工业、城镇和交通道路建设占用大量农业用地;
②随着城镇的发展,对蔬菜、花卉、水果、肉、蛋、乳需求量增加,原来的基塘生产转变为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花卉、水果、肉、蛋、乳生产。(2分)
本题解析:(1)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图示B山脉应为南方的南岭;A位于南岭以北,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该地区由于地势平坦,受季风气候影响,降雨集中,多暴雨,故容易形成洪涝灾害。该地区由于长期的围湖造田导致了湖泊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故退田还湖利于缓解流域内的洪涝灾害。(2)图示B表示南岭,由于长期的植被破坏,且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故水土流失严重。(3)图示C位于南岭以南,判断为珠三角地区,该地区利用地势低洼和光热充足的条件发展了基塘农业;由于受城市化的影响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该地区的基塘农业生产规模缩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地形起伏进行区域定位,结合我国的区域地理概况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球》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