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地理知识点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A.非金属? B.有色金属? C.棉花? D.石油 B.小题3:甲、乙、丙三个地区共同种植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棉花 D.青稞 |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区域产业活动。
小题1:图示甲位于河西走廊为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故选C项。
小题1:结合P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地邻近甘肃金昌的镍矿。
小题1:图示甲表示河西走廊、乙表示宁夏平原,丙位于青藏高原,共同的农作物为小麦。
小题1:丙位于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故气候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08年10月14日,中俄界碑揭牌仪式在黑瞎子岛举行,俄罗斯将黑瞎子岛西部归还中国。该岛今后的开发将对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读图9,完成26~27题。
小题1:黑瞎子岛(西部)是我国?(?)
A.夏季白昼最长的地方
B.最先开始新一天的地方
C.最先看到日出的地方
D.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地方
小题2:与黑瞎子岛(西部)成因相同的是?(?)
A.台湾岛
B.崇明岛
C.大堡礁
D.夏威夷岛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2题。
小题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有明显的界限
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小题2:下列地理区域中,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北方旱作农业区
C.长江三角洲地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区域的边界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的,排除A;区域是人为划分的 ,往往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排除B;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区域与区域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排除D;所以C项正确。
小题2:区域的边界有明确的,主要是行政区。所以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两区域相互联系及发展图,回答题。
假如甲、乙两区域均位于我国,则甲、乙最可能是(?)
A.甲地位于珠三角地区,乙地位于长三角地区
B.甲地位于东部沿海,乙地位于中部地区
C.甲地位于东北地区,乙地位于京津唐地区
D.甲地位于中部地区,乙地位于西部内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图知,L产业在甲地由优势产业变为劣势产业,进而可以判断L产业最可能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那么甲地就应该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乙地应位于我国内陆,相对来说经济发展水平比甲地要落后。T1阶段,甲地应发展技术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产业,乙地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综合分析本小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随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价格相应提高,生产成本提高,迫使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该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小题1: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有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长江三角洲转移
B.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
C.海外产业向我国的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
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
小题2: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A.造成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C.三次产业迁移均能促进珠三角的产业升级
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判断,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最初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目前制造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技术密集型产业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故选C项。
小题2:产业转移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A错误;长三角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矿产资源少,B错误;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迁入地在接受了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不是迁出地,D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抓住图示信息,调用课本关于产业转移的影响,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式可简单解题。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运动及其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