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 |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材料左手方视为左岸,右手方视为右岸判断,河流右岸侵蚀,说明河流向右偏,所以应位于北半球,A对。南半球侵蚀左岸,赤道上不偏转,B、C、D错。
【小题2】若此河流是一条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流,右岸侵蚀,河岸较陡,需加固。右岸是北岸,所以北岸需要加固,B对。A、C 、D 错。
考点:地转偏向力,剖面图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
A.6年
B.11年
C.21年
D.76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太阳活动。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局部温度较周围气体地区低的区域,黑子数量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黑子数量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
本题难度:简单
4、填空题 下图为“北半球夏至日日照图”,阴影表示夜半球,图中虚线分别为回归线和极圈,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8分)
(1)图示的日期为 。
(2)A、B、C、D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白昼最长的是 ,线速度最大的是
(3)A、B、D位于 (晨、昏)线。
(4)此日以后的3个月内,南澳昼夜长短变化将是 (昼渐长或昼渐短),显示在下图15中,太阳直射点将由 向 移动(填字母)。
图为“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以下问题.
(5)图中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 ,属于向斜的是 ,属于断层的是 。
(6)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于 (内力或外力)作用造成的。
(7)简述图中c处成为山地的原因是 。
(8)E处顶部的物质比A处多一层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6月22日
(2)C D C
(3)晨
(4)昼渐短 B C
(5)D C B
(6)内力
(7)C处为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8)B处发生断层后下降,地势相对两侧较低,有物质沉积。
本题解析:
(1)、从光照图中得出,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
(2)、任何一天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是直射点所在的纬度最大,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与北回归线纬度差越大,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四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分布特点为赤道处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即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3)、晨昏线的判定原则为顺地球自转的方向,如果过了该界限后从昼进入夜则为昏线,如果从夜进入昼则为晨线。
(4)、此日以后3个月为秋分日,3个月内的时期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则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5)、地质构造有两种类型---褶皱和断层,褶皱又有两大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强烈碰撞和谁是水平挤压使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D处,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C处。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就是断层B处。
(6)、褶皱和断层都为内力作用所形成。
(7)、C处为向斜部位,向斜成山的原因是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而背斜成谷的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8)、发生沉积必然是在地势低洼的地方,故E处多一层沉积岩层可能是该地地壳下沉后接受沉积。
考点:考查光照图的基本判读及地质构造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所示是四地一年中昼长最大差值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据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8.四地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正确的是( )
A.③①④②
B.②④①③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小题2】有关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最大昼长小于12小时
B.②地在回归线上
C.③地一年只有一次太阳直射
D.④地四季分明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赤道地区昼长的差值为0,纬度越高,昼长差值越大。根据图中各地的昼长差值可知,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为③①④②。
【小题2】③地的昼长差值为0小时,说明该地位于赤道上,一年又两次太阳直射机会;①地昼长差值为2小时25分,可知该地区的最大昼长大于12个小时;②地昼长最大差值为24小时,说明该地区位于极圈以里的地区;④地昼长差值为5小时42分,说明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带,四季分明。
考点:该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地理知识点《主要农业地域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