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一同学于某日20点在学校操场观察天空,发现X恒星在正上方位置,则该同学第二天在同一位置观察X恒星又在正上方位置的时间是:
A.20点
B.19点56分4秒
C.23点56分4秒
D.24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恒星日的概念。恒星日的周期是23点56分4秒。某日20点,间隔一个恒星日后的时间是19点56分4秒。选择B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在一艘由上海开往旧金山的海轮上,人们见到的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A.一个恒星日
B.一个太阳日
C.比一个太阳日短
D.比一个太阳日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昼夜交替。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而船行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则合速度更快,故昼夜交替的周期较太阳日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地方是
A.南极和北极
B.南、北极圈
C.南、北回归线
D.赤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纬度越低,则变化幅度越小。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与纬度之间的关系即可简单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若图中β由目前的23°26′变为30°,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
B.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小
C.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小
D.温带范围变小
参考答案:A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意义。黄赤交角的读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和极圈的度数互余。如果黄赤交角变成30°,则回归线的度数为30°,极圈的度数为60°。所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极昼、极夜的范围变大;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所以本题选择A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下面为12月22日四城市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阴影范围表示夜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填字母,下同);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向左偏转的城市是?;处于夏季的城市是?。
(2)B城市位于?带(热量带名称)。
(3)B城市白昼增长的时期为 ?至 ?,该城市白昼最长时太阳直射在?纬线上;当B城市白昼为24小时时,A、C、D三城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 ??。
(4)当B、C、D三城市昼夜长短与A城市相同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2分)?
参考答案:
(1) A? C? C?
(2) 北寒带?
(3) 12月22日? 6月22日? 23°26′N(北回归线)? DAC
(4) 由赤道分别向南、向北对称递减
本题解析:
(1)此时为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到南极点出现极昼;北半球则相反;赤道昼夜平分。结合上图四城市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阴影范围表示夜长)可判断,A城市位于赤道;B城市出现极夜现象,位于北极圈以内;C地昼长夜短,位于南半球,赤道到南极圈之间;D地昼短夜长,位于北半球,赤道到北极圈之间。地球自转线速度赤道最大,所以四城市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由于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无偏转,所以水平运动的物体发送向左偏的城市是C;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处于夏季,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所以处于夏季的的是C。
(2)根据五带的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为北温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为南温带,北极圈到北极点为北寒带,南极圈到南极点为南寒带;B地位于北极圈以内,所以B城市位于北寒带。
(3)B城市位于北半球,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时,B城市的白昼就增长,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间是12月22日至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北时,白昼的时间最长,所以该城市白昼最长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23°26′N);当B城市白昼为24小时时,即出现极昼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23°26′N),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则相反,所以ACD三地白昼由长到短的正确排序是DAC。
(4)当BCD三城市昼夜长短与A城市相同时,全球昼夜平分,太阳直射赤道;根据正午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即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