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图显示三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问题。
1.①、③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2.下列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A.现代型和原始型
B.原始型和传统型
C.现代型和传统型
D.传统型和现代型
E.印度
F.德国
G.日本
H.俄罗斯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两地的人口三率基本特征:①地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故判断为传统型人口增长;③地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故判断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2.结合上题分析,①模式为“高低高”模式,是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而发达国家多为低低低模式,故只有印度最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掌握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并能结合人口三率特征进而分析人口增长模式,并掌握两类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的差异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是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读图,完成问题。
1.关于图中a.b.c三条曲线判断正确的是2.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表示的是死亡率
B.b表示的是出生率
C.b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D.c表示的是自然增长率
E.中国人口最高值的年份大约出现在2027年左右
F.2015年前后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同
G.2015年之后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大,死亡率开始回升
H.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我国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a,死亡率逐渐上升—b,出现负值的只有自然增长率。所以c是自然增长率。选择D项。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最多。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10分)【环境保护】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建筑垃圾的产生和排出数量也在快速增长。人们在享受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在遭受城市垃圾所带来的烦恼,其中建筑垃圾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约占垃圾总量的30﹪—40﹪。因此如何处理和利用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和建筑垃圾处理单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分析城市建筑垃圾对水环境的污染过程。
参考答案: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遇到降水,产生大量污水;(2分)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散落在堆放场附近的水渠、水沟中,造成污染;(2分)污水在地表漫流,注入地表水体中;(2分)污水在土层中会渗到附近的水体中;(2分)污水渗入含水层,受垃圾污染的河湖坑渠渗入含水层,造成深度污染。(2分)
本题解析:
建筑垃圾在堆放和填埋过程中遇到降水,产生大量污水。垃圾在堆放、运输过程中散落在堆放场附近的水渠、水沟中,造成水体污染。污水在地表漫流,直接注入地表水体中,或者污水在土层中会渗到附近的水体中。污水渗入含水层,受垃圾污染的河湖坑渠中的水渗入含水层,造成对地下水体的深度污染。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1.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2.根据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改善
B.10年期间,人口出生率下降
C.现阶段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迁移
D.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E.人口素质提升明显
F.10年间劳动力比重略有增加
G.劳动力向东部转移趋缓
H.人口向城市转移呈上升趋势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我国人口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基数大,A错误;根据10年间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下降可判断,10年间,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B项正确;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导致的人口自然增长快,C错误;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高于0,故D项错误。
2.表中没有任何线索提示劳动力向东部转移的趋势。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能根据我国人口增长的基本概况,并能结合表示资料综合分析即可,注意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1年的春节,春运、春旱、用工“春荒”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折射出人们兔年的新期盼。春节期间,“抗旱保苗”成为中原大地农村人热议的焦点话题。据此回答1~2题。
1、以下措施中,不能起到缓解中原大地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的是
[? ]
A、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B、缩减农田面积以减小农业用水总量
C、研究推广抗旱作物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2、中原大地旱灾面积主要是通过哪种现代技术获得的
[? ]
A、GPS
B、GIS
C、RS
D、Inter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