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工业布局变化图,近年来,在b处形成了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工业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初期市中心吸引工业集聚的优势是2.有关该地工业结构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市场和交通
B.资源和市场
C.市场和科技
D.资源和能源
E.传统工业萎缩,因为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挤占工业区
F.传统工业需要大量工业用水,所以逐渐靠近水源
G.交通和科技的进步带动该地高新技术的发展
H.高新技术工业区远离河流,是因为高新技术工业不需要太多水源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城市初期市中心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对工业的吸引力大。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传统工业对城市污染大,逐渐布局在城市外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高速公路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该图示意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生产与生态定位。读图,回答问题。
1.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发展方向是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与生产功能是
①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
②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③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④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重要粮食供应基地
A.增大坡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B.大量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
C.大规模机械化,建成商品粮基地
D.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E.①③
F.②③
G.①④
H.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农业生产。
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大体位于长城沿线,降水较少,生态较为脆弱,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在该区过垦会导致荒漠化。为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应退耕还林草,发展舍饲养殖。
2.保护农牧业交错带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东部农耕区的生态屏障和畜产品供应基地,并且将其发展成为西部牧区的水源涵养带和饲草料供应基地。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企业在四地生产同一种产品成本结构比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四地中,距市场最近的可能是2.该企业最有可能属于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E.钢铁工业
F.石化工业
G.制糖工业
H.棉纺工业
参考答案:1. D
2.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材料可知,四地生产的是同一种产品,运费多少主要与运输距离有关,距离市场近,产品的运输费用就少。读图可以看出,丁地的产品运费占成本结构最少,所以可能是距离市场最近,D对。A、B、C错。
2.读图,从成本结构看,人工费占的成本远高于其它项目,说明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钢铁工业、石化工业需要的资金、技术都较多,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A、B错。读图可以看到,四地的产品运费差距很大,说明该产业生产可以远离市场,也可以靠近市场。制糖工业分布只能靠近原料产地,所以C错。棉纺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污染少,可以布局在人口众多、靠近市场的地方,所以D对。
考点:工业区位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同等级铁路平均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最高的是
A.北京—沈阳段
B.宝鸡—成都段
C.济南—青岛段
D.郑州—徐州段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交通线路尽量选择平原和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因素;在山岳地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在山岳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一般需要迂回前进。宝鸡—成都段位于西南地区,地势崎岖,工程量大。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1979--2000年,我国蔬菜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分布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分析表1、表2,完成1~2题。
表1?我国蔬菜种植面积、总产量
1.1979--2000年我国蔬菜2.从1980--1999年商品蔬菜种植面积分布的变化,可以推断出
A.种植面积200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
B.单位面积产量经历了高-低一高的变化
C.单位面积产量下降
D.城市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减少
E.沿交通干线出现一批蔬菜种植基地
F.农村地区蔬菜的商品率降低
G.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度缩小
H.通过大规模垦荒,增加了耕地面积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1.从表1分析,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1980年比前一年增加最多。用1980年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与1979年相比发现,种植面积增加了近20倍,但总产量增加达不到20倍,说明单位面积产量下降,同样方法分析1999和2000年最终得出单位面积产量逐年下降。表2仅告诉郊区和农区蔬菜种植面积的比重变化,不能单从郊区蔬菜种植比重下降就确定种植面积下降。
2.从表格中其他农区发展商品蔬菜种植,考虑蔬菜的保鲜要求,应该靠近交通干线等交通便利地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