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以下:
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A.
B.
C.
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由题目中的图文信息可得出,该地一天中阳光可以从正南方与正北方照射过来,推出有极昼现象;其中正南方光线角度大,可推导出该地位于北极圈以内,在12:00与24:00所在经线构成的经线圈上,正午太阳高度为350,24时的太阳高度为50,则该地正午与子夜太阳高度的弧度差为300,跨越北极点的纬度差为300,,所以B选项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左图中标出地球公转方向,在右图中画出晨昏线并表示夜半球。
(2)右图所示日期对应在图左中①、②、③、④的位置上,此日,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四地昼长
由长到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3)在左图的Ⅰ、Ⅱ、Ⅲ、Ⅳ四个时段中,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运动的时段为________,地球公
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的时段为________。
(4)当北京昼长缩短到12小时时,地球运行到左图中的位置,当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____
_________________,此日前的三个月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B.北半球昼越来越短
C.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缩小
D.北半球昼越来越长
参考答案:(1)“略”
(2)④;广州、上海、北京、哈尔滨
(3)Ⅰ;Ⅳ
(4)③;以赤道为最大值向南北递减;B、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下列现象中,属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B.四季更替
C.昼夜现象
D.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四季更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都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由于地球自转形成地方时的差异,故A正确。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读“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有关问题。(7分)

(1)该图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日光照图。
(2)此时,晨昏圈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其中昏线的经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晨线的经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P、Q中的___________点,其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时。
参考答案:
小题1:春分日或秋分日
小题2:60°E? 120°W
小题3:P? 0°,30°W
小题4:22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小题2:结合图示的自转方向,图示可见部分顺着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判断为昏线,根据0°经线的位置,判断昏线为60°E;晨线与昏线为一经线圈,故计算晨线为120°W。
小题3: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12时所在经线,根据图示的昏线为18:00,判断P点为12点所在经线。其位于赤道上,纬度位置为0°,根据0°经线的位置,其经度位置为30°W。
小题4:根据昏线60°E为18时,计算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22时。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太阳直射点位置、时间信息等,进而确定二分二至日、时间计算等,本题还可结合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等设计试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当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5点时,全世界未进入12月22日的有
A.多一半地方
B.少一半地方
C.恰好一半地方
D.1/3的地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时间计算。北京时间为22日5时,则东十二区时间为22日9时,故全球进入22日的占9个时区;故全球未进入22日的占15个时区,多于一半。
本题难度:简单